人生中的四段关系

2025-02-23 14:34:49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夫妻关系心理分析学家玛丽.洛哈.科罗娜说:所有的伴侣都能白头偕老是一种幻想。——Psy525.cn
在每个人的一生中,伴侣关系在某个特定的时期具备独特的功能。当这一功能枯竭时,即使双方都有诚意想挽回,这一结合也就到了解体的时候。
前段时间我看了李子勋老师的《婚姻的烦恼》,他在书中说婚姻的情感就像正弦波。比喻太贴切了!有起有落,有些婚姻在落时就结束了。他说婚姻是个谁也说不清的东西,的确!
因为男人和女人对婚姻的期待是不一样的。
传统上,对男人来说,婚姻只是一个休憩的港湾,让他们放下盔甲,从打拼生活中恢复平静;对于女人来说,婚姻则意味着一切,是生活的全部。今天,情况正好相反。随着女性地位的上升,男女各自对婚姻的期待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女性不再只关注家庭,对她们而言,工作上的投入和发展也变得同样重要。性学家和精神治疗师纳提娜拉菲解释说:女性在工作上的投入越来越多,她们期待能在婚姻中得到支持和抚慰,而男人则需要婚姻以使人生更有意义。
伴侣组合是个人成长的学校,我们彼此都会在朝夕相处和日常摩擦中成长和改变,而且,我们可能每个阶段学到的东西都不一样。
美国社会学家认为,伴侣生活是个人成长的地方。她甚至预测说,今后几十年,每个人一生都将经历四段爱情:在第一段伴侣关系中,我们将学会与另一个人共同生活,并在性方面发展成熟;第二阶段,我们将完成为人父母的角色,这段感情也会随着孩子长大而走到尽头;第三段,双方更关注个人的自我实现和成就自己的人生目标;最后一个阶段,才是男女双方真正达到精神上的默契和平等。
第一阶段:学习阶段。通常,第一次婚姻组合受父母之间的伴侣模式的影响很深,或是模仿照搬,或是与父母的模式形成强烈的对比。50%这样的组合将在几年后解体。为什么?因为伴侣双方都很年轻,在坠入爱河时,他们对自己的人格都没有足够的认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自的人格逐渐建立,两个人都会感觉对方与当初相遇时判若两人。往往第一段感情的解体被看成是天崩地裂。因为对第一段爱情,我们会全身投入。当感情走到尽头时,我们就像失血过多一样特别脆弱。很多人在这个时候会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另一段感情,以求安慰和疗伤,这注定又要重演同样的剧情,以关系解体告终。
所以,在第一段感情失败时,给自己一点时间,问问为什么,找找感情失败的原因。如果一个赌徒进了赌场,他肯定会去赌,唯一能抵制赌瘾的方法就是不要进赌场。同样,在爱情上,如果某个男人喜欢对女性专制,或者某个女人喜欢糊涂淘气的男人,但都知道这样的组合总是以失败告终的话,那么就应该避免找这样的对象。这让我们从心理上改变目标。以平和的方式过渡到爱情的第二个阶段:那就是家庭建设。
第二阶段:为人父母。生儿育女让我们的感情进入一个新的维度。这是因为,当双方之间的信任达到足够高的水平后,我们才决定创建一个家庭。此时,创造生命的欲望和对家庭和睦的期望,超越了两人世界的简单甜蜜。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一阶段也不是没有风险。女人不要当了母亲后忘却自己作为女人的身份,男方也不要对各自的变化产生抵触情绪。多数情况下,都是因为男人自己拒绝沟通而导致感情破裂。有很多人一生都在重演同样的悲剧:或是和同一个伴侣,或是和不同的伴侣,一直在重复同样的生活。当女人确认她的伴侣拒绝任何改变时,她会选择离开。
第三阶段:自我实现。
第三阶段伴侣组合是各自独立的阶段,也就是说,双方都有自己的空间。这是一个理性的组合:各自有自己的目标和时间,偶尔保持点距离。当伴侣的一方有所变化、开始追求自我实现时,如果另一方不是利用这个机会关注自己,寻求自己的目标,而是因为恐惧而抵制——害怕配不上对方,害怕失去对方,那么,这些恐惧会让两个人的关系陷入瘫痪。
第四阶段:分享彼此。
从一段感情走进另一段感情,每个人都在改变,每一段历史都暴露出我们的某一个方面,每一次感情破裂都是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机会。这么说,难道只有不断更换伴侣我们才能成长吗?不见得!在这个离婚率越来越高、重组家庭日渐普遍的时代,真正的挑战其实是一个婚姻里经历的这四段感情。
可惜,多少家庭在第一个阶段就结束了。

回答2:

1,奋斗期(34—41岁),这个时期,实际上是一个有为之人负担最重的时期,事业,家庭要兼顾,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要兼顾,工作负担重,孩子年幼,父母进入老年。但这也是做出重大贡献的时期,这时的精力体力最充足,安排得当完全可以胜任。

这时期应注重加强在责任感,应有吃苦的精神,还要有韧劲。

2,成就期(41—48岁),利用自己的学识知识,利用自己丰厚经验,利用自己积累的丰富资料,应用科学的方法,可以在自己擅长的方面做出成绩,成就辉煌。

3,辉煌期(48—60岁)。对一个有所作为的人,已是成绩卓著,功成名就。在事业科研工作得心应手,可是退休给自己造成阴影,切忌自暴自弃,“满目青山夕照明”。

4,失落期(60—65岁),离开工作岗位,离开同事,落入家庭小天地,未免产生失落感,切不要受此影响太长,让其瞬息而过,再放光芒。意志坚强,能力超强的人不会受此影响。振奋期(65—80岁),还有再发余热,做出贡献的时候。颐养期(81—),颐养天年,注意养生。

回答3:

了解人生,了解自己;看透人生,看透自己;把握人生,把握自己;老不负,少不欺;善常做,恶莫为;多付出,寡索取;鄙贪官,循民意;视歹富,如熊罴;生与死,铁规律;志奉公,克己欲;建功业,德行积;真男儿,立天地。

一,少年段

1,襁褓期(0—3岁),儿童出生前人们已经很重视胎教,那只能是一种潜意识地影响教育。自婴儿呱呱坠地,就进入了人生世界,就要与现实世界打交道。

这个时期,幼儿由哺乳到少年是人生最美好的时段,也是人类,民族,国家,家庭的希望所在。少年段是人生的启蒙期,是人生奠定基础的时期,也是可塑性最大的时期。由于人的本性有向任何方向发展的可能,人格的发展也是有阶段性的。

在各阶段中,个体如向积极的品质发展,就能形成健康和成熟的人格,如向消极的品质发展就会形成病态不健康的人格,则产生心理危机。

少年强则民族强,少年强则国家强!少年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少年少年不知愁,恰似白纸绘宏图;着色丹青辨优劣,稍有差池恨无休。逐渐过渡到自食,逐渐从父母怀抱走向集体生活。

“从小看大,三岁知老”。在父母的关怀下,婴幼儿初识世界,要建立信任与怀疑,获得安全与危险感,接受语言音乐等外界各种刺激。父母要给予最恰当的爱抚,让幼儿形成对人的信任与识别安全危险,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三岁前父母用自己优良的行为品质影响幼儿使其认识并深深印其脑海之中。此影响或将左右其终身性格行为。

2,儿童期(3—6岁)

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对事物认知的累积,带着家庭教育的烙印去幼儿园,接受集体生活,初步培养集体(团队)精神,这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过程。

这个时期,儿童对事物的新鲜感,好奇心,求知欲最强,往往会打破砂锅问到底。

这个时期,幼儿逐步摆脱绝对依赖于长辈,融入集体,对人生的喜厌尊卑,予取礼让,荣辱善恶感等认识渐渐加深,建立独立自主感是至关重要的时期,因此必须给其以善良美好真诚的教育,以讲道理循循诱导身教言传,切忌粗暴训斥体罚辱骂,促进优秀人格的形成。

这个时期也是接受能力最强,记忆能力最强,身心发育最快的时期,兴趣趋向也渐次出现。在这学前期,必须注意为进入小学接受养成教育打好基础。

3,少年期(6—13岁)。这个时期是儿童形成各种良好习惯的最关键时期,也是儿童性格变化最复杂的时期。

这个时期,对他们影响最大的已从父母亲人转移到同伴,邻居,同学,尤其是学校老师。他们从报刊,书籍,影视,网络,媒体受到各种影响,这些影响善恶优劣充斥,需要认真甄别扬弃,正确地教育引导是他们健康成长的关键。

这个时期,他们的思维活跃,特别是逻辑思维发展迅速,思考问题广泛,并有一定深度。他们的活动范围走出家庭,进入学校,进入社会,视野扩大,由于思想幼稚,难免出现别致的看法,甚至荒谬错误的思想,特别需要正确地指导,如果方法不慎就会产生逆反心理,或发生更荒唐的举动。

这个时期也是儿童良莠区别,成才与否的分水岭,13岁后基本可以见分晓。因此,对于获得自主感避免羞耻感,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获得勤奋感抑制自卑感,培养读书习惯,劳动习惯,“动手”习惯,助人习惯等各种良好习惯,都是十分重要而必须的。

这个时期的教育,切忌急躁粗暴,更不能“武力”解决,只能善诱善导,只能用疏不能用堵的办法,克服儿童的逆反心理,否则会适得其反。教育方法正确,不乏天才儿童产生。

二,青年段

青年段是人生的青春期,它是一个人心理身体逐渐发育成熟的阶段,也是人生最美好的黄金阶段。但是,这个阶段是交织着成功与失败,荣誉与耻辱,适应与叛逆,友情与爱情,服从与选择,谦虚与狂妄,爱与恨,苦与乐,公与私,善与恶等各种情感的感受和取舍。

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心胸开阔,理想远大,道德高尚,品质优秀,气质超常,才能出众的人,必须解决自我意识的确定和自我角色的形成,获得同一感。即认知个人与社会,主观与客观,现实与历史,意识与行动,愿望与实际,原因与结果等各方面的统一。这样才能正确认识了解自己与各种人,物,事之间的关系,正确把握自己的人生。

1,成长期(13—21岁),这个时期是身体各器官功能变化最大最快的时期,身高要变,声音要变,各器官要变,逐渐达到成熟,人的性格也基本定型,也是奠定品质,知识基础的关键时期。

由小学到中学到高等学校,环境变了,学习内容大大增加,老师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变化巨大,交际范围扩大,接触的社会问题,政治问题,生活问题及家庭工作等实际问题增多,是自己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的关键时间段。

这个时期的思想会出现无所适从,动摇徘徊,反复彷徨,盲目追随,甚至极端化等情绪。在某种思想强刺激下便会受到影响而固定,成为其“粉丝”,形成难以改变的观念。

这个时期,要注意建立亲密感避免孤独感,要融入社会,融入集体,学会与人交流沟通。这个时期所交的朋友,友谊最深,感情最真挚,也会终身不忘。所以要正确处理友情亲情爱情,要勇于承担责任,学会同亲人,朋友同甘共苦,善于关心别人,克服自私心理,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2,愤青期(21—27岁),这个时期,思想,知识,能力都有了一定基础,对人对事爱发表议论,易于冲动发生激动情绪,不理智地走向极端,钻牛角尖,即所谓的“愤青”。

这个时期的热情,上进心,积极性是好的,应当引导到发展创造力的发散思维上,需要冷静思考问题,多听各方面的正确意见,补充完善自己之不足。最好跟着德高望重的导师,学做人做事做学问,向成熟老练迈进。

3,成熟期(27—34岁),这个时期,各方面基本成熟,具备稳重沉着周到素质,已到而立之年。应具备完美感,无论做任何事情争取尽善尽美,避免急躁情绪和凑合的思想。男人的成熟是招来第三者诱饵,切记不要忘乎所以。

三,壮年段

1,奋斗期(34—41岁),这个时期,实际上是一个有为之人负担最重的时期,事业,家庭要兼顾,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要兼顾,工作负担重,孩子年幼,父母进入老年。但这也是做出重大贡献的时期,这时的精力体力最充足,安排得当完全可以胜任。

这时期应注重加强在责任感,应有吃苦的精神,还要有韧劲。

2,成就期(41—48岁),利用自己的学识知识,利用自己丰厚经验,利用自己积累的丰富资料,应用科学的方法,可以在自己擅长的方面做出成绩,成就辉煌。

3,辉煌期(48—60岁)。对一个有所作为的人,已是成绩卓著,功成名就。在事业科研工作得心应手,可是退休给自己造成阴影,切忌自暴自弃,“满目青山夕照明”。

四,老年段

1,失落期(60—65岁),离开工作岗位,离开同事,落入家庭小天地,未免产生失落感,切不要受此影响太长,让其瞬息而过,再放光芒。意志坚强,能力超强的人不会受此影响。

2,振奋期(65—80岁),还有再发余热,做出贡献的时候。

3,颐养期(81—),颐养天年,注意养生。

回答4:

忘记一个人没有结局的人,放手一个不该爱人的,离开一个不够爱自己的人,或许并没有那么难,只要你学会在这段感情与自己之间做一个选择:选择关注自己,选择疼爱自己,选择成为自己的安全感,选择让自己遇到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