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实施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究学习。什么是探究学习呢?所谓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并通过实验、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在科学教育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幼儿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探究,思考通过哪些途径、采用哪些方式、获取哪些有价值的信息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是否及时、是否适度,对于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对科学教育活动主题内容深入而持久的探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营造探究学习的良好氛围。在一个充满关爱的良好的集体中,幼儿身心愉悦,定会全身心投入他所要探究的问题中,这种氛围最初应由教师来营造,如活动中,教师对问题深入钻研的精神,与幼儿合作探究交流的平等态度,对幼儿能力的信任和对幼儿行为的真诚关注、支持,能够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探究氛围,这种氛围让幼儿感到一种心灵上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是从事探究学习的基础与前提。例如在“人体器官”的活动中,当教师以“病人”的身份融入到活动中时,让“小医生”量体温、测脉搏时,孩子们一扫开始时的拘谨和压抑,忙得不亦乐乎,玩得兴致盎然。让孩子真正成为问题的发现与探究者这是科学教育活动的核心。在幼儿自主的活动中,“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这些想法在他们头脑中原本是没有的,如果教师对他们多加管束,过度干涉,那么,他们就不能自由地思维,自如地运用材料,从而使他们的活动受阻,所以在指导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放手”,一切让孩子自己来,即使是失败,也让孩子自己寻找原因,积累经验,再去验证经验。在幼儿的科学教育实践中,为幼儿提供科学探索条件,营造良好氛围。我为大班幼儿提供了多只小乌龟,提供了观察记录本,供幼儿观察记录小乌龟的生长情况。有天早上,一名幼儿在观察时,忽然发现小乌龟不动了,他们互相议论,得知小乌龟在冬眠,所以不吃肉了,也不爱动了。这下子所有幼儿对小乌龟冬眠产生了兴趣,掀起了观察小乌龟的热潮。
二、提供探究所必需的基本资源。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多样:如实地参观、实验、观察、制作、访问、表演等,教师应根据预设计划,结合幼儿分组探究的主体兴致,发动幼儿、幼儿家长、同事和自己一起来收集、提供与探究活动有关的教育资源,这对于保证幼儿探究活动的顺利展开将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发现幼儿所需的资源一般包括三类,以认识植物为例:1、物质资源:其中包括探究工具,(如照相机、水彩笔、画板、测量尺),探究材料(如浇水壶、花籽),探究场所(花卉园、石家庄植物园)。2、信息资源:其中包括搜索各种植物的图文资料,参观植物园、花卉园,收看此类的电视节目或有关的DVD,VCD光盘等。3、人力资源:凡潜在的能为幼儿探究活动提供咨询与建议的人员均属人力资源,例如花鸟鱼虫市场的工作人员、做植物研究栽培的家长等。教师在活动中应能敏感地意识到幼儿从事各个主体的探究可能需要哪些种类的资源,其中有哪些资源是现有的,又有哪些资源是需要开发的。教师还必须有能力、有办法,发动幼儿、家长、社区有关人士、自己的同事等一起来创造条件,满足幼儿从事探究学习的需要。例如:在“认识天气”这一主题中,教师需要邀请有关专业的气象人员到园接受幼儿的访问,这对教师的对外联络与交往能力提出了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