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临床生化检验试剂哪里比较好,不得不提下中国与国外的药品公司的差别,也不得不提下罗氏:
中国与国外的药品差别:
可以从影响药效的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可能引起差异的原因
一个药物制剂,注意是制剂,而不是纯的活性成分(API,一般是盒子上写的读也读不来的几个怪里怪气的字),我们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服用的制剂,例如片剂,胶囊,输液等等,在吃到肚子里或者注射以后,大致分为四个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除。
吸收过程通俗说就是药片胶囊崩解,API释放出来,进入循环系统。这个过程中,制剂工艺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个人认为这是四个环节中影响疗效的最首要因素。而恰恰是在制剂这个环节上国内的制药行业整体水平是明显落后的,至少差距比在API生产上的差距大很多。用药片举例,如果普通片不能按时按量崩解,缓释片延迟释放或者突释,肠溶片在胃里释放等等都会大大影响药效,专业名词叫“生物利用度”。国内仿制药往往追求的只是仿制API,制剂工艺却落后,造成生物利用度和原研药有差异,给患者感觉效果差(释放量不足,药效持续时间短),或者有副作用(短时间大量释放,超过治疗浓度),制剂工艺的差距是疗效差异的主要原因。还有货架期稳定性等一些其他原因。
理论上说静脉输液直接进血液,没有吸收过程,之后从分布代谢排除三个过程开始,API已经进入血液,疗效的差异主要是来自于API本身的质量,包括纯度,杂质情况等,这方面差距没有制剂工艺那么大,毕竟有那么大量的API出口,技术上不会太多克服不了的困难。但是基本上合成工艺是和原研厂不同的,好路线很可能都被保护了,所以杂质情况并不是和原研厂完全一致的,能否做到对所有杂质谱情况完全很难保证,所以即使在符合药典的情况下风险还是比原研厂高一些。
以上都是从科学技术角度做分析,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影响药品的质量。
管理方面,GMP的符合情况,一是标准本来就有差距,二是要应付检查嘛,可以轻松愉快的。
经济方面,仿制药的化合物出了专利期,谁都可以做,那么就是价格恶性竞争一条路了,谁还投钱搞制剂工艺啊,稳定性啊,合成出API就是成功了,其他的都是辅助,产品符合药典规定就可以了,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药品质量是很难提高的。可喜的是现在有关部门对仿制药开始重视和原研药的生物等效性,上市后的跟踪等等,希望是个好的开始。
社会因素,这个扯远了,一味要求降药价,好像做药的都是黑心贼,赚暴利,那就更难营造良好的行业氛围和鼓励企业研发创新了。药品的价格不能光看物料成本,还包括研发管理生产成本,相比较其他制造业来说这些看不见的成本比例会高出很多。不能看见叫药“厂”就是浮现规模生产,流水线加工的印象。
罗氏:
罗氏始创于1896年,总部位于瑞士巴塞尔,是世界领先的以研究为基础,以创新为驱动的健康医疗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生物技术公司之一,罗氏在抗肿瘤、抗病毒、炎症、代谢和中枢神经系统领域拥有切实有效的差异化药品;同时罗氏也是体外诊断和基于组织的肿瘤诊断的市场领导者,以及糖尿病管理领域的先驱者。
罗氏致力于不断创新,为患者提供更多更有效的创新药品。罗氏制药所拥有的众多优秀产品均已成为药物治疗领域的里程碑,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罗氏奠定了其在全球医药市场的领导者地位。展望未来,罗氏在分子生物技术领域的专业技能,使得其在研究和开发新药时拥有巨大的潜能。罗氏诊断拥有十分宽广的业务范围,为全世界的研究人员、医师、患者、医院和实验室提供多样化的创新性检测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