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贮存中的质量变化及防止方法有哪些?

2025-02-24 12:02:15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蜂蜜在贮存期间,由于种种原因,容易造成品质和数量上的变化。其主要变化和防止方法如下:(1)发酵,蜂蜜发酵就是蜂蜜中的葡萄糖和果糖,在酵母菌所分泌的分解酶的作用下,形成乙醇和二氧化碳,然后分解成醋酸和水。蜂蜜发酵后,引起蜂蜜色泽变化,蜜色变浅,表面形成泡沫,并散发出乙醇或醋酸味,使蜂蜜失去原有的香味而变质。防止蜂蜜发酵的关键措施是,收购成熟蜜,严格控制库温和改善蜜库卫生。轻度发酵的蜂蜜,要及时进行消毒灭菌,解除泡沫。(2)渗漏,蜂蜜渗漏是由于蜜桶破损造成的,防止方法是注意容器质量,最好使用专用新蜜桶。同时加强清仓查库,发现渗漏及时处理。(3)串味和污染,蜂蜜容易感染外界气味,主要是由于同时混放了某些挥发性强或气味浓烈的货物。蜂蜜被金属污染而变深,是因为蜜桶内壁涂料剥落所致。为避免串味和污染,应专库专用,不得存放其他货物。对涂料已腐蚀剥落的蜜桶,应修复后使用。(4)蜜色变化,贮存的蜂蜜,因其所含的氨基酸与还原糖反应致使蜜色逐渐变深(褐色),贮存时间越长,褐色程度越明显,高温和光照会加剧蜂蜜褐变,所以蜂蜜贮存应避免高温和阳光照晒。(5)浓度变化,蜂蜜在贮存时的浓度变化是由于蜜库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造成的。当蜜库内干燥度大,温度高,过于通风,蜂蜜中水分就会随之发生蒸发,反之,空气温度和蜂蜜浓度高,蜂蜜又会吸收空气中水分,蜂蜜逐渐变稀增重,为了减少自然损耗或防止蜂蜜变稀,应控制蜜库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状况。(6)不同等级混装,在同一容器内混装不同花种、等级的蜂蜜,造成人为混杂,降低了蜂蜜等级和质量。克服这种现象的方法,一是注意单装单存,二是蜜桶标志要清楚,三是严格存放管理。

回答2:

取蜜时控制时间周期,摇取自然成熟蜂蜜,自然成熟蜂蜜本身的含水量较低,一般在存放过程中的损耗也不大,其次就是容器的密闭性,这一点不仅会减小蜂蜜的损耗还能尽可能的延长蜂蜜的保质期。在日常家庭食用存储上,蜂蜜也应尽量密闭、避光放置在阴凉的区域,避免阳光直晒,如若天气过热也可以将蜂蜜放置在冰箱内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