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是继列宁后苏联最主要、而且是功绩最高的领导人,其领导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卫国战争等取得了重大成就、也出现过严重的失误。
因此对其评价不可能是单一的,就是说不可能是全面的肯定或是全面的否定。特别在是形成苏联主体的俄罗斯地区,人民的评价就更是这样。主要的观点有以下两个方面:
1、赞扬斯大林的,主要的原因有:(1)斯大林参加了由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对苏俄的建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2)俄国十月革命后进行了反侵略的保卫战争,这一时期(1918年至1920年)英美法等帝国主义国家为了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高尔察克也进行了叛乱,对这些抗抗争中斯大林都作出了重要的;
(3)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领导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走出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初期使苏联在重工业、军事方面迅速强大起来。社会主义建设成效显著,同时拥有了保卫和平的一定力量,这也就为以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战胜德国奠定了一定的物质、经济基础;
(4)领导进行了卫国战争,对打倒德国法西斯的侵略和帮助其他国家反抗法西斯侵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5)斯大林还帮助东欧国家摆脱资本主义的控制,使东欧各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组建华约,有利于苏联国际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
而对于文化艺术各领域的杰出分子,斯大林一方面注重包装其中的优秀个例,甚至鼓励知识分子拿出在世界范围内算得上杰出的成果,另一方面因为其从事过报纸编辑的缘故,特别注重意识形态审查。
在科学方面,斯大林执政时期既出现过李森科那样的笑柄,但不可忽略的是,苏联基础科学和尖端科学确实弥补了与西方世界的差距,在个别领域甚至得以大大超出。
莫斯科现在基本没有斯大林的雕像了。曾经有一个机构。在一些前苏联城市的中央广场上,竖立了斯大林雕像,但导致了大规模的抗议游行,这几乎引起了冲突,最终不得不将其搬到私人花园中。
赫鲁晓夫的去斯大林化运动。斯大林去世后不久,刚上台的赫鲁晓夫开始了一系列反斯大林化运动,试图改变斯大林的政治制度并消除斯大林的影响。不仅苏联,还有东欧国家的城市,如柏林,莱比锡,华沙,布达佩斯,布拉格,斯大林的纪念碑或者雕像,都被毁或被新雕像取代。
斯大林的遗体被移出。斯大林化的高潮或标志性事件,其中之一就是斯大林格勒,改回了原来的名字伏尔加格勒。其次,在1961年10月,斯大林的遗体从列宁的陵墓中移出并埋在克里姆林宫墙外的红场公墓中。没有新闻报道,也没有盛大仪式。墓碑上仅仅刻有斯大林的名字和出生与死亡的日期。
随后上任的领导人对斯大林的态度摇摆不定。赫鲁晓夫的下一个继任者勃列日涅夫,终止了去斯大林化,而且恢复了部分斯大林时期的政治制度,他试图再现斯大林的传奇时代,但却遭到了来自国内外的强烈抵制。随后的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态度则比较温和,不像赫鲁晓夫一样坚决抵制,但也是不赞同勃列日涅夫。
苏联解体后,人们又恢复了对斯大林的崇敬。相对于苏联解体后的混乱无助,人们更加怀念斯大林统治下的秩序与和平。一些民族主义者回首重谈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时代,那时苏联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国家提升了国际影响力,为人民带来了民族自豪感。普京上台后,他强调,决不能让俄罗斯回到这样一个黑暗无望的时代。经此过后,斯大林的影响力在人们心中重新提升。
斯大林还帮助东欧国家摆脱资本主义的控制,使东欧各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组建华约,有利于苏联国际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
苏联经济在战后十几年内奇迹般地恢复和发展起来,使苏联的威望空前提高。60年后的今天,对卫国战争胜利的记忆仍能勾起对往昔充满敬意和自豪的怀念。它像一支强心剂,给举步维艰的俄罗斯社会注入了力量和希望。
虽然斯大林非常专制独裁,搞肃反运动迫害了很多的人,而斯大林却靠着独特的斯大林模式让苏联迅速完成工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