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太多了百度老审查800年,我少写点尽量说明白,可以继续问我。
隆美尔应该说是一个极其机敏而勇敢的战术指挥官,不过性格刚愎自用,不善与人交流,从一战的意大利战场到40年打法国和北非都能看出他的指挥能力,法国战役几次突破体现他的勇敢和睿智,不过从抢友军道路战后上报战功时贬低友军也表现出性格阴暗的一面。北非是实力性格的彻底体现,军事上实在没的说,实力一直弱于对手很多还一直表现精彩,当然有十字军战役有机会时葬送好局和僵持期对托布鲁克的痴迷,不过十字军战役要不是他的机敏果决根本不可能创造后来的机会,一个人总是不能所有选择都做对,他这样已经非常好了。不过北非时也表现出性格弱点,上级下级基本没有一个能长期处好,但是瑕不掩瑜,战术敏感性和果决能填补所有缺点。
战略上就完全不同了,西线装甲集群是否临近海岸配置我觉得关系不大,近海被海军打远离前进时被空军打,没制海权没制空权基本怎么配置最后结局都差不多,无所谓谁的方法好,但是意大利和凯塞林盟军登陆地点判断战略眼光之争完败,去西线也再次判断失误(虽然当时德军高层可以说没一个判断对的),不过隆美尔也没显示过人之处,再后来就先伤再自杀了。战略看,隆美尔当集团军群级司令时判断完全没体现优秀之处,导致性格缺点被放大。
所以总体看隆美尔指挥师军级别可能是二战最好的之一,但是元帅级别对他来说有点高估了,我认为和布施一样至少是表现最差的集团军群司令(后期希姆莱这种搞笑司令直接无视),总体看我认为隆美尔有绝对实力,不过也有神话因素,一是xtl卫队长出身德国宣传,而是北非英国打得太丢人英国夸大,还有他的参谋长斯派尔达为了战后职位(好像混到北约总参谋长了吧)的吹捧,隆美尔作为中层是绝对配得上这些的,再高对他有点强人所难了。
库尔斯克吧(首先咱们只是纸上谈兵,历史不好假设),南欧盟军登陆时一个重要因素,曼帅3个装甲军中实力最强的一个被抽走,不过要说当时情况,吧两个后备装甲师再调入他部队中是存在击溃苏军预备队可能的,毕竟实际上苏军坦克第五集团军和2ss装甲军彻底损失交换比实际上德军大优,不过后面苏军步兵太多,德国虽然实际损失不大,可是不许修理的可动数量太少,而且还有一个巨大问题是兵力就这么多,太疲劳了,这是最严重问题,打垮坦5集可能性很大,不过打垮整个草原军区的预备队太难,人家跟你耗,不怕死人这你比不了,而且不管南路打成什么样,德军整体实力不行,库尔斯克根本要求是两路夹击,不过北面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克鲁格把手里装甲兵力基本都给莫德尔,也啃不进苏军防线太深,而且无论从之前巴巴罗萨开始做装三师师长做古德里安先锋时还是之后救火大师看莫德尔个人水平已经够高了,实在没这个实力。再看南面指挥官,曼帅,霍特,豪赛尔在德军里这三个也算神级选手了吧?肯普夫和克诺贝尔斯道夫这些人也算优秀了。兵力上德国装甲兵力能集结的都集结了(别的方向也不能彻底不要了对吧?)部队ss1,2,3师,陆军GD师这些精华也都来了,指挥官是最好的,所以任何外部因素都是次要的,从根本上说库尔斯克的最终目标是当时德军没法完成的,原因说白了就是兵力不足,不过南路不能更进一步南欧登陆是重大因素之一。
是因为低估了敌人的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