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书而言,如果一本书能吸引我读且一直读完,就一定会给我留下一点印象以供回忆,基本可以这么理解了,我的感觉是存在于阅读持久性以及阅读当下之心理体验中的。比如这两个小说我就看且一口气看完了,只是我没兴趣看鬼故事所以没买纸版。我记得:《鬼吹灯》依稀记得是爱看鬼故事的陈杨推荐以后在网上看的,很久了;《盗墓笔记》是昨天在网上刚看完的,第八部的拍卖会现场以后就没有了。至于相关题材其它的书那是基本没看过的了
我觉得《盗墓笔记》比《鬼吹灯》好看。为什么这么说呢?
绝不是因为《盗墓笔记》是刚看完的所以感受才更深刻
之前,我评价小说好坏的标准是看它能否吸引我从头读到尾。因为在当年大量租借口袋本武侠、言情小说的时间里我居然每次都从一个故事的第一个千字之内迅速判断是否需要再读下去,可以这么说,在量的轰炸下我都不会被麻痹的判断力放松自己对质的要求(虽然这种没营养的小说本身也没什么质可言,不表)……这两个鬼故事并不是我读的唯二的小说,但从故事的情节来看确实有可圈点的地方,至少在里头最无聊的地方也不会有超过五千字的阅读短板就会有新的阅读欲望被勾起。我想,这对于只是纯粹地需要放松神经和打发时间的读者来说这样的阅读体验真是个不错的选择,至少我们不会在阅读中被无意地催眠。于此,两本书都不错
现在,我评价小说好坏的标准是故事框架是否完整和文字感觉够不够抓人。快速阅读和非纸质阅读是趋势,怎么在所谓的浮燥且下降了的阅读率当中抓住点可怜的读者是每一个故事都想做的事情吧。故事的整体框架体现了作者对数万文字的驾驭能力、文字感觉彰显着作者的语言风格,不用强调语法和修辞,在非正统文学的领域里我欣赏能用自己方式讲故事的人们。从这个角度看我就是喜欢《盗墓笔记》多过《鬼吹灯》了。《鬼吹灯》给我的印象是作者以一个个小故事讲了‘我’盗墓的经历,有爱情出现;《盗墓笔记》则是回忆式的讲了一个盗墓家族4代人前后几十年的前前后后,倒叙、插叙都有。《鬼吹灯》可以随时在某一本之后停下来,后面的故事讲了些什么完全可以‘不想看’;《盗墓笔记》不太容易停下来,就像听评书一样我们总不希望一个没有结果的结尾所以会跟着作者的思路一直往下看
故事结构是套系图书的根本,虽然没作过这样的书但我就是这么想的。上面说过了我会在意故事‘是否能从中间断开不往后读’,而就这两个故事来说两位作者较大的区别就是驾驭,这体现在‘已发生’和‘未出现’之间的美好衔接。比如《盗墓笔记》里头每一辑的故事总会不经意的和之前有所联系,人物关系和情节都是,会给人以错觉:作者就是这么安排的。事实上我本人不太相信一个写一点发一点在网络首发故事能留给作者多少提前规划的空间,毕竟发出来的就不好再大段落删改,所以如何把后面的内容前面搭接良好、甚至有时候让人感觉前文就是后文的伏笔等等这些感觉的体现就很重要,这考的是智商而不是文笔。可惜了《鬼吹灯》就像是纪·晓·岚一样每一个后面都跟前面不够紧密,似乎是全班人马一再出演不同的故事。小说的选择太多导致流失读者变得越来越容易,没有惦记就没有期待,所以从抢读者的能力来讲《盗墓笔记》就绝对更胜一筹了
问了几个书店的朋友们,他们告诉我《鬼吹灯》已经出现滞销而《盗墓笔记》一直销得很好。大概大家不会像我这样闲的没事比较两本书的区别,但他们用自己的阅读需求以数据的形式佐证了给了作者和市场以回报和反馈。虽然我从来不会因为畅销而随众花钱,但这一次,我愿意相信群众……
PS:我不是一个鬼故事迷,陈杨是,我们是好朋友,我知道这厮对于这类故事的苛求,我也知道这代表了这一类读者的总体需求。一个鬼故事如果不能从结构上勾引住读者,那么就算这类题材再红火、这灯书的市场再广阔,它也是不能为自己吸住足够多的消费结果的,说得恶毒点它们最多也就能骗来点无知、无判断力读者兜兜里的钱而已。当然了,说远一点这东西考的是策划编辑对选题的甄选能力,可惜有时候吧编辑们认识不到严重性或者根本就是自己的水平有限!
《鬼吹灯》写的较为真实平缓
《盗墓笔记》则诡秘玄幻,推理性较强
个人比较喜欢《盗墓笔记》
当然是鬼吹灯喽,盗墓笔记是在鬼吹灯之后的,而且盗墓笔记看到后面就会搞不清在讲什么,很乱。
不过论人物,我喜欢笔记里的小哥
《鬼吹灯》好看,这个天下霸唱写的很神秘,有一种紧迫感 《盗墓笔记》则有点吹牛的感觉~
鬼吹灯`~~盗墓笔记的作者都是看了鬼吹灯才写的盗墓哦~~他很崇拜天下霸唱啦~~~
而且盗墓现在都没写完~~我等的花开花谢几度春秋啊~~
鬼吹现在在写续集,建议你去看鬼吹灯第一部~~有几个部分~~`~~看完起码都要花一段时间,续集先不看都可以,因为第一部也算结局了
我感觉鬼吹看着要过瘾些,很连贯,一气呵成的感觉~~
盗墓也不错了,不过 你要等的起~~哎~~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写完~~
建议你先看鬼~~先学习下基础知识,如果先看盗墓的话,有些专业术语你可能会不懂~~象粽子~~黑驴蹄子~~什么的盗墓没有讲的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