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杀希特勒的历史意义

刺杀希特勒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024-12-03 03:21:47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回望二战以来的历史进程,德国人基本走出了希特勒和纳粹的阴影,但是在当时的那个大环境之下,我觉得史陶芬伯格上校等人所计划的“瓦尔基里”行动,即使能够杀掉希特勒,也并不会达到他们所想的效果,希特勒是一个战争狂人,更是一个善于利用民族主义的民粹狂人,广大民众在他民粹主义的蛊惑之下,已经陷入了半疯狂的状态,所以,当通信部里的打字员获悉了希特勒已经身亡的消息后,不禁泪流痛哭,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希特勒对于当时德国民众的非凡意义。因此,即使幸运女神一直眷顾史陶芬伯格上校等人,让他们杀掉希特勒,并以此为借口消灭党卫军而夺得政权,但面对希特勒留下的政治遗产,他们能够走出和希特勒南辕北辙的道路吗?民众能答应他们抛弃伟大元首制定的复兴大计吗?这些问题恐怕没有人能回答,也无法去臆测。 战争结束、唯猜宴尘埃落定之后,史陶芬伯格上校成为了一个英雄,而他成为英雄的前提和代价,则是需要德国整个民族集体去面对自己曾经犯下指银的错误和罪行,并勇敢地承担自己的错误和罪行。影片的最后,主人公高喊着“德国万岁”然后被枪决,这一场景呼应了影片最开始的一个场景,主人公宣誓为了神圣的德国而去进行这场阴谋般的反叛。我想影片试图想表达这样一个主题内涵,那就是在希特勒民粹精神的麻醉之下,仍然有一部分有志之士保持着清醒的头脑,特别是德国的军人,不全是毫无人性的纳粹恶徒,他们也渴望和平,他们也在为国家真正的荣誉而战斗。不过,这样的主题似乎没有得到完整的表现,而是流于形式上的表达,看上去只是匆匆带过的一笔,不够深刻。 历史留给我们太多的感慨,睁大我们的双眼,古往今来,在历史舞台上重复的又岂只是悲壮。《刺杀希特勒》叙述的是一个阴谋和政变的故事,虽然这样的反叛具备了正义的色彩,但是从结局来看,无论是主动加入行动的人还是被动受牵连的人,大多都难逃劫难,所以,站在历史的高度,俯瞰过往的事件,我们都会发现,政治舞台上的角力和国家机器上的斗争,是如此地残酷,让人心惊肉跳,让人胆寒。史陶芬伯格上校等人是不幸的,因为他们最终没有成为改变历史的兆清关键力量,但同时他们也是幸运的,因为他们神圣的祖国还是还给他们应有的荣誉和尊严。不过,对于阴谋与政变,人们估计会有不同的想法,所以,有人感慨成王败寇的斗争规律,有人坚持正义必胜的思想信念,但放在历史的长河去沉淀,何尝不会从这些过往事件的影子里发现一些熟悉的端倪

回答2:

“当时我们很清楚地知道,即使行刺计划成功,我们仍可能被绞死,因为在当时,许行孙滑多德国人仍然对希特勒盲凯旅目地崇拜。可是,如果不杀死希特勒,只要他统治德国一日,就会有成千上万的德国士兵毫无意义地死去,就会有无数犹太人、波兰人、俄罗斯人被赶进纳粹集中营处死。我们感到自己生活在一个罪犯的国家档腊,我们想要结束战争,解放集中营。”

——4年前,伯泽拉格尔接受记者采访时曾回忆说。

2008年5月1日,90岁的菲利浦·冯·伯泽拉格尔在家中平静去世。他是当年轰动一时的“刺杀希特勒事件”中少数几名逃过纳粹报复的“幸存刺客”之一,也是该行动的最后一名幸存者。

1943年,25岁的伯泽拉格尔加入一个密谋刺杀希特勒的绝密军官小组,当时他是一名德国陆军军官。

“刺杀希特勒军官小组”的秘密首领包括:德国陆军最高指挥部的海尔穆斯·斯蒂夫将军、德国后备军参谋长施陶芬贝格上校等人,一大批对纳粹心怀不满的德军军官都被吸收加入该刺杀小组,其中也包括伯泽拉格尔的哥哥乔治,这些德军军官愿意以自己的生命来换取德国的和平

回答3:

标志着,德国内汪携部也有很大一批人不想再打下去了。
这种思想甚至还影链颤响到了一大批下层的军官。
事件间接的说明了,德国已经离失败不远了,德国人民盼望过安定日子,而开始摒弃战争困唤伏。

回答4:

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