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篮球脚崴了之后,现在不怎么疼了,但是脚肿的好厉害,怎么办?

2025-02-24 01:23:12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冰敷,云南白药气雾剂,按摩患处
1.引起踝关节扭伤原因和原理。根据解剖特点,踝关节是由胫、腓骨下的关节面与距骨上部的关节面(距骨滑车)构成。足的屈肌力比伸肌大,内翻肌力比外翻肌力大;加之外踝比内踝长,内踝三角韧带比外侧的三个韧带坚固。因此,内翻比外翻的活动幅度大。此外,距骨体前宽后窄,当足背伸时,距骨完全进入踝穴,踝关节稳定,不易扭伤,而当跖屈时,距骨后面窄的部分进入踝穴前面宽的部分,踝关节相对不稳定,容易发生扭伤。球类运动技术复杂,在练习中技术运动的转换比较频繁,要求不断改变方向、急停急起等,尤其是篮球运动中的抢篮板球,排球运动中的跳起扣球,学生离开地面在腾空阶段,足就处于跖屈内翻位,如果落地时身体重心不稳,向一侧倾斜或踩在他人的足上和球上,或高低不平的地面上,而学生又缺乏自我保护的应变能力,就会以足的前外侧着地,使足内翻,导致损伤。
2.症状。伤后踝关节内侧或外侧有明显的压痛;内、外踝有明显肿胀,局部有皮下淤斑,踝关节活动受限,行走困难。
3.踝关节扭伤的现场处理。伤后立刻给予冷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固定休息,外敷新伤药。
4.按摩治疗。3天后,可进行轻手法按摩:(1)按摩解溪穴(足背踝关节横纹的中央,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腱之间)1min;(2)按摩昆仑穴(外踝与跟腱连线的中点)1min;(3)按摩悬钟穴(外踝尖上行下3寸,腓骨后缘)1min;(4)按摩阳陵泉穴(腓骨小头下方凹陷中)1min。以上穴位按摩均以患者有酸胀感为度。
5.伤后练习。肿痛减轻后,即应在粘膏支持带固定下着地行走或扶拐行走,1~2周后可进行肌肉力量和协调性练习,沙地上慢跑或在凹凸的斜面上行走或跳跃练习,并逐步进入正规练习。
6.加强预防措施。造成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不重视预防措施。因此,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搞好场地设施,培养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提高踝关节的肌肉力量,以及踝关节的稳定性和协调性,练习时应戴好保护支持带。
紫檀粉+白醋,膝盖热敷药袋,国外的很流行的补充营养的药片,戴含肽的日本进口Phiten护膝,急性止疼药片等等吧。用了太多种方法,都没有真正管用的,我都几乎放弃希望了。前些日子看 NBA,看到科比和麦蒂比赛完了,都在冰敷膝盖,而且是很大的一个冰桶。我本人由于在90年代是打球最多的时期,那个时候没太有人冰敷的
正确的冰敷法

运动後或遭受运动伤害时进行冰敷,已经是一种广为大众接受的观念,然而,正确的冰敷应该如何进行,却可能有许多朋友并不熟悉。

近年来,运动医学界有专家针对冰敷进行深入研究,因而提出更新的、更有效的冰敷方式,推翻了不少冰敷的传统法则,现在,作者就把这些新观念整理出来与朋友们分享,期望大家都能透过最进步的冰敷法,达到更高的预防伤害与缓解伤势的效果。

浅谈冰敷的作用

当我们从事运动时,肌肉、结缔组织(含韧带、肌腱等)、血管甚至骨骼,都可能在运动过程中受到损耗。

有些组织的破损,会导致血液、淋巴液等物质,在受损部位大量溢出并凝结,造成「血路不通」。

冰敷的作用,是透过降温,让这些受损的部位不要一下子溢出太多的血液、淋巴液等,才不会「将血路堵住」。

简单的说,冰敷有「消肿止血」的作用。

冰敷的理想时机

了解冰敷的作用之後,我们不难推测,冰敷应该在运动後或伤痛产生时尽快进行,虽然有「24小时内冰敷都有效果」的说法,但愈早进行冰敷显然愈好。

以投手投球的例子来说,投球以後肩部微血管大量破裂,如果马上冰敷,可以立刻抑制血液从破损的微血管溢出,若等到投球後一小时候才冰敷,则让血液有一小时的时间从破损的血管中流出来,冰敷的成效就会打折扣。

最理想的冰敷方式

冰敷的时候,最好每次能进行20至30分钟,进行的时间若不够,无法发挥效果,冰过头则可能伤害皮肤,所以最好能以每次20-30分钟为宜。

至於到底该冰20还是30分钟?应该以个人的感受为主,有的人冰20分钟就会痛得吱吱叫,就不适合冰太久,有的人冰的时候好像没什麼感觉,就可以冰久一点。

当需要冰敷的时候,在24小时内,应该要尽量2-3小时一次、尽可能冰愈多次愈好,否则冰敷结束後,体温一恢复,冰敷的效果就会打折扣,能够冰愈多次是愈好的。

冰敷的「有效期限」

那麼,冰敷应该进行多久呢?依照最新的研究指出,48小时内都是冰敷的最佳时机,如果症状严重,甚至於必须连续72小时冰敷。

这样的说法显然与传统的「24小时内冰敷,之後采取热敷」有所区别。

到底哪一种方法有效呢?以作者以及其他运动界朋友(包括几位职业棒球员)的亲身经验来说,新的方式比传统的冰敷方式更为有效。

为什麽要冰敷呢?让我们来看看冰(冷)的生理作用,依据赖金鑫医师(民82.05)指出,冰的生理作用有:1.强化胶原纤维,2.使局部血管收缩,3.放松肌肉,4.局部麻醉、止痛,5.消炎、降低局部的新陈代谢速率,抵消发炎所引起的红、肿、热、痛,并改变组织的反应过程。所使用的方法系将冰块、冰水袋或含有特殊化学物品的冰敷袋直接覆盖在皮肤表面,每次约冰敷15至20分钟,等20至30分钟后再冰敷一次,必要时每隔2至4小时再冰敷一次,则可将肿痛瘀血减至最低的程度。刚开始冰敷时会感觉局部冰冷,最后局部皮肤的知觉会暂时消失,等局部的疼痛消失时,就可以停止冷疗。

运动时若发生急性的撞伤、关节韧带扭伤或肌肉肌腱的拉伤,应该立刻停止运动,同时对受伤的部位进行冰敷,使用弹性绷带施行压迫性的包扎,并设法抬高患部。休息(Rest)、冰敷(Ice)、压迫(Compression)、抬高(Elevation)是处理急性运动伤害的四大原则,也就是一般所说的RICE原则。停止运动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由於继续活动所引起的疼痛、出血或肿胀现象,并预防伤势恶化;压迫和抬高患部的目的也是为了止血和消肿;而冰敷除了上述预防伤势恶化、止血、止肿的作用外,还有止痛和放松肌肉的效果。

冰敷疗法,早在唐代的《本草拾遗》中就有记载:冰味甘、大寒,无毒。主去烦热。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即收录了“伤寒阳毒,热甚昏迷者,以冰一块置于膻中(两乳之间)”的外治方法,同时,还载有用冰敷乳房治乳痈初起;用冰敷膻中,解白酒中毒之法。现代冰敷法不仅常用于高热昏迷患者的急救,而且还可用于多种病症的治疗。

冰敷降温在高热病情紧急的情况下,选择冰或冰水进行物理降温,是护理高热病人的重要措施。通常情况下是用夹层冰帽和冰袋置头部、腋下和腹股沟等处,利用传导散热。冰敷之初血管会收缩,继而血管扩张,达到降温作用。利用冰帽对头部进行选择性降温,可以尽快使脑组织达到较低温度,又能避免因全身降温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故头部降温较全身降温对脑缺氧的治疗更为有利。既适用于高热患者及夏季中暑者,对脑外伤、脑缺氧患者,又可减少脑细胞需氧量,有利于恢复。

利用冰袋(冰帽、冰囊)降温时,可将冰敲成无棱角的小块,装于冰袋内,约1/2满,排气后将冰袋口夹好,擦干,检查无漏水后,置于所敷部位。冰块融化后可重换,高热患者放置前额、头枕部或体表大血管处(如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在冬季可取自然冰块,无冰时节可自制。冰袋制作只需将橡胶手套灌入适量水,扎紧放在冰箱里冷却即成。治疗患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高热患者,以肛温控制在38.5℃以下为宜。经验证明,冰敷往往是抢救高热病人的好方法。

冰敷止痛受伤后伤口疼痛,冷敷可使神经末梢的敏感性降低而减轻疼痛,如牙痛就可用冰袋敷患处止痛。再如,如不小心指尖扎进了小刺需用针头剔除,可先用冰袋将手指冰麻,再挑刺就不觉得疼痛了。

冰敷止血伤口不大就用冰袋敷于表面,血管收缩,出血便会止住了。如是关节或皮下碰伤出现青紫,可先用冰袋止血,然后再用热敷,促进瘀血吸收。冰敷可使局部毛细血管收缩,减轻充血、出血,适用于扁桃体摘除术后、鼻出血患者及早期局部软组织损伤。

清热止痒 虫咬或皮肤热疮、脚癣等皮肤病患者,往往瘙痒难忍,用手指抓容易感染,用冰袋冷敷,可迅速达到止痒的效果。

治疗烫伤 小面积烫伤后,立即用冰袋放置患处,不仅能止痛,还会防止出现水疱和红肿。

抑菌消炎皮肤受伤后伤口感染不能立即得到治疗,可以不定时将冰袋放置患处,通过制造低温环境抑制细菌的生长或繁殖,减少局部血流,防止炎症和化脓扩散,达到抗感染的作用。但慢性炎症或深部有化脓性病灶时,不宜冰敷或冷敷,以妨碍病灶的消散与吸收。

使用冰敷时要注意:一是不要让冰袋直接放于皮肤上的时间过长,一般在20分钟左右就应该更换一下位置,降温时最好将冰袋用毛巾包裹一层,避免患者受到过分的冰凉刺激。二是有大片组织受损、感染性休克、皮肤青紫时,更不宜用冰敷,以防加重微循环障碍,引起组织坏死。三是枕后、耳廓、阴囊等处忌作冷敷,以防冻伤;心前区冷敷谨防反射性心率减慢、心房纤颤及传导阻滞;腹部不宜冷敷,以防引起肠痉挛或腹泻;足底冷敷要防一过性冠状动脉收缩,引起心绞痛,因此冠心病及高热患者应避免足底用冷疗法

回答2:

是什么时候弄伤的?如果是今天的话就有冰敷一下,切记不可用热水泡因为血液刚刚凝固,现在不疼是正常的等明天就开始疼啦。等看到淤血都凝固的时候再有热水去泡,一边泡一边揉,越疼就越要揉这样泡几天就没事啦,如果还没有缓解就得去看医生啦

回答3:

你别学邓肯那种崴脚就好,轻微的扭伤什么的,冰敷啊,云南白药喷喷啊,修养一阵就好,切记别伤上加伤,我就是这样子,现在左脚脚踝比右脚的大上一圈。如果还是不行,保险点去医院拍个片子看下,有没伤到骨头

回答4:

自己敷下冰,肿的厉害最好去医院或诊所固定一下,我打球也崴过很多次,但只要肿了我都会去看下。有时候放着不管过两天就会好,但对以后不知道会不会有影响。

回答5:

用冰敷下试试。。敷15分钟休息5分钟,然后继续敷,整个3次,希望你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