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兰树蕙:指培养有美好品质的人才,多用来形容学校或老师育人的高尚行为。
滋:培育,栽种。
兰:指兰草,常用来喻为君子,即品质高尚之人。
树:种植,培植。
蕙:香草,一种兰属草本植物,古人常用来比喻美好的品质或有美好的品质的人。
这个成语出自屈原诗作《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意为:我已经种下了九顷地的春兰,我又曾栽就了百亩园的秋蕙。表达自己辛勤培养了许多贤才。
扩展资料:
屈原在《离骚》中,成功地塑造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形象丰满、个性鲜明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体现了屈原伟大的思想和崇高的人格。
全诗的主题思想,即通过诗人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终生的描写,强烈地抒发了他遭谗被害的苦闷和矛盾的心情,表达了他为国献身的精神,以及与国家同休戚共存亡的深挚的爱国主义和同情人民的感情。
表现了他勇于追求真理和光明、坚持正义和理想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同时深刻地揭露了以楚君为首的楚国贵族集团腐朽黑暗的本质,抨击他们颠倒是非、结党营私、谗害贤能、邪恶误国的罪行。
参考资料:屈原—百度百科
比喻培育英才。
滋兰树蕙,读音是shù huì zī lán,种植香草,培育兰草,比喻培育英才,多用来形容学校或老师育人的高尚行为,出处不详。
其中,蕙兰植株飒爽挺秀、刚柔兼备的兰叶,亭亭玉立,古代常称君子如兰,来颂扬中华民族坚贞、善良、祥和、宽容、淳厚、质朴、友爱等优秀品德。
兰花文化: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爱兰、养兰、咏兰、画兰,古人曾有“观叶胜观花”的赞叹。人们更欣赏兰花以草木为伍,不与群芳争艳,不畏霜雪欺凌,坚忍不拔的刚毅气质,“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兰花历来被人们当做高洁、典雅的象征,与梅花、竹、菊花一起被人们称为“四君子”。
1987年在全国十大名花评选中,兰花仅次于梅花、牡丹、菊花,名列第四。兰花被中国的河北省保定市、福建省龙岩市、台湾省宜兰市、贵州省贵阳市、云南省保山市、广东省韶关市、广东省汕头选定为市花。
兰(兰)lán
指“兰草”和“兰花”:~艾(“兰花”和“艾草”,喻君子和小人)。
蕙
huì
<形>
即蕙兰。一种兰属植物,多年生草本,伪鳞茎卵形,叶线形,总状花序,花红色,边缘有黄带,唇瓣白色而具红点,可供观赏。古人比喻美好的品质或有美好的品质的人。
滋:这里是“栽种”的意思。(如:播江离与滋菊兮,愿春日以为糗芳。——《楚辞》)
树:培植,培养。
合起来,“滋兰树蕙”指培养有美好品质的人才。多用来形容学校或老师育人的高尚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