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
可曾记得,当年我们在那浪花大得可以阻止飞奔而来的船舟的激流中一起游泳?
出处:毛泽东写的《沁园春·长沙》
全文: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全文释义:
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呢?
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可曾记得,当年我们在那浪花大得可以阻止飞奔而来的船舟的激流中一起游泳?
扩展资料:
赏析
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这首词的下半阕着重抒情,正是这种伟大心灵回声的抒发。这种抒发,首先是通过回忆引出的。
特别是本词的最后三句,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正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到革命的风浪中,激流勇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沁园春·长沙
知友您好,乐意回答您的问题。
这几句来源是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
字面意思是: 还记得吗?我们一起到江中心去游泳,尽管风浪巨大、连行船都很困难,我们以同大风大浪搏击作为乐事。
其中的寓意是 要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革命风浪之中,急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任。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满意请,如有需要可追问,谢谢您的支持~
还记得吗?我们一起到江中心去游泳,尽管风浪巨大、连行船都很困难,我们以同大风大浪搏击作为乐事。
湘江
长江流经长沙的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