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声音在向四周传播时为什么响度越来越小,最后为什么消失了?

2025-04-06 08:18:08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你知道的,人耳听到的频率是20-20000hz,波可以传递能量,但是在传递过程中会有耗散,比如2m外的人可以听到你的话,而200m外就不一定了,这不是传递不到,毕竟声速是340m/s,而是能量太低已经不足以引起对方耳膜的震动,故觉得响度越来越小

回答2:

因为空气也是一种介质啊,空气中的一些粒子会对声波有吸收作用,即声音在空气中传播会产生损耗,所以距离声源越远,所听到的声音会越小,直到消失。

回答3:

声音是振动,响度取决于振幅,能量取决于振幅和频率,同一声源频率不变,所以能量决定于响度,声音向四周传播过程中,能量不断分散,(本来都在振源一点,后来到处都有)所以耳朵所收到的能量少了,响度也随之降低,而声音的消失是声音的响度降到了人的分辨能力以下,人无法分辨而已。

回答4:

声音的传播是声源振动,引起了周围物体振动,就像在平静的水面上扔个石头下去,在石头落水处会产生水波,从而向四周扩散,声音的传播也是一样的。在传播过程中,由于振动会受到阻碍(也可以说能量的一部分消耗在了振动上),引起下一级振动(比如空气分子引起相邻的空气分子振动)的能量势必减弱,而且扩散其实是球形扩散,这样就导致离声源越近的地方,声音的分贝(表示声音大小的物理量)越高,越远则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