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燕是中国五胡十六国时由鲜卑慕容氏所建立的政权。
前秦在383年淝水之战大败后,投降了前秦的前燕有势力贵族慕容垂于384年集合鲜卑建国。385年起定都中山(今河北省定州)。
394年灭西燕。统治范围包括河北、山东、山西和河南、辽宁的一部分。
407年被北燕所灭。
详细资料:
十六国之一。鲜卑族慕容垂所建。都中山(今河北定县)。盛时有今河北、山东及辽宁、山西、河南大部。历七主,共二十六年。十六国后期中原地区最强盛的一个王国。
前燕慕容垂在位时,慕容垂因宗室内部矛盾投奔前秦,为苻坚将领。淝水之战后,垂至邺拜谒先人陵墓。时丁零族翟斌于河南起兵反秦,镇守邺城的苻丕(苻坚庶长子)命垂及宗室苻飞龙前往镇压。途中垂袭杀飞龙,与前秦决裂。384年,垂自称大将军、大都督、燕王,建元立国,史称后燕。有众二十余万,进围邺城。385年苻丕自邺城撤往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河北之地尽属后燕。386年,垂自立为帝,定都中山。392年消灭割据河南的丁零族翟魏政权,394年灭西燕,基本上恢复了前燕版图。
�395年垂命太子宝率军八万进攻北魏,在参合陂(在今山西阳高境)大败。396年垂亲率大军往攻,一度取得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同年四月垂病死,子宝继位。北魏拓跋焘以步骑四十万来攻,夺取晋阳, 进围中山。397 年宝突围北奔龙城(今辽宁朝阳),开封公详、赵王麟先后据中山称帝,十月北魏攻下中山,河北郡县尽为魏有,后燕被分截为两部分。
401 年宝为臣下所杀,垂少子熙立。407年汉人冯跋等杀熙,拥立养子慕容云(高句丽人,本姓高氏)为主。409年,云为其宠臣离班等杀死,后燕亡。
后燕大体承袭前燕制度,除州郡县治理的编户之外,还有不隶郡县而属军营的人口。后燕慕容氏以坞堡主为守宰,与汉族豪强大族合作,共同统治。慕容宝时核定士族旧籍,分辨清浊,尊重士族特权,大族势力得以发展。他又下令校阅户口,罢除军营封荫之户,分属郡县,招致怨恨和反对。后燕原不采用胡汉分治政策,但慕容垂时已由太子宝领大单于,置留台于龙城。慕容盛时曾立燕台于龙城,以统诸部杂夷。慕容熙即位,将北燕台改为大单于台,置左右辅。后来在龙城实行了胡汉分治。
后燕世系
燕元 世祖 慕容垂 384 59 13 71 昌黎棘城人,鲜卑族,前燕慕容huang第五子 原为前秦大将,符坚惨败于淝水之战后,慕容垂即图恢复燕国,于384年称燕王,两年后称帝,定都于中山
永康 烈宗 慕容宝 396 42 3 44 慕容垂第四子 以太子嗣位,398年四月,为部下鲜卑族兰汗所杀
建平、长乐 中宗 慕容盛 398 26 4 29 慕容宝庶长子 398年四月即位,杀兰汗,称长乐王,同年十月称帝,400年,去帝号,改称庶民天王,401年被部下射伤,寻死
光始、建始 昭文皇帝 慕容熙 401 17 7 23 慕容垂少子 慕容盛死,太后废太子,立熙嗣位,407年七月,冯跋杀慕容熙自立,后燕亡
东周战国时,有战国七雄,其中有一个燕国。五个多世纪后,在北中国又出现了四个燕国,不过,这些燕国有燕国之名,却是鲜卑人所建。鲜卑人一部发源于大兴安岭,为拓跋鲜卑,又称北部鲜卑,另一部分发源于位于今内蒙的鲜卑山,为东部鲜卑,包括慕容鲜卑,段鲜卑和宇文鲜卑。 鲜卑人历史悠久,世代相传,传到曹魏时代,慕容 东周战国时,有战国七雄,其中有一个燕国。五个多世纪后,在北中国又出现了四个燕国,不过,这些燕国有燕国之名,却是鲜卑人所建。鲜卑人一部发源于大兴安岭,为拓跋鲜卑,又称北部鲜卑,另一部分发源于位于今内蒙的鲜卑山,为东部鲜卑,包括慕容鲜卑,段鲜卑和宇文鲜卑。 鲜卑人历史悠久,世代相传,传到曹魏时代,慕容鲜卑的酋长莫护跋,在魏国随司马懿攻打辽东公孙渊,立下战功,学汉人戴上步摇冠,迈着方步走路,被称为“步摇”,后转音为“慕容”,慕容鲜卑以此得姓。
鲜卑的酋长莫护跋,在魏国随司马懿攻打辽东公孙渊,立下战功,学汉人戴上步摇冠,迈着方步走路,被称为“步摇”,后转音为“慕容”,慕容鲜卑以此得姓。
一、姓氏源流慕容(Mù róng)姓源出有二:
1、出自汉代,以寺庙名称命姓,称慕容氏。
2、出自高辛氏,慕容是鲜卑族主要部落之一,以部落名称为氏。三国时,鲜卑族首领莫护跋率领族人迁居辽西,曾随同司马懿征讨割据辽东的公孙渊,立下战功,被封为率义王。莫护跋在荆城以北(今河北省昌黎县境内)建立国家。据说当时北方的汉人流行戴步摇冠(一种带有悬垂装饰物的帽子),莫护跋见了也很喜欢,也做了一顶,整天戴在头上。鲜卑人见了他这种打扮,都称他为“步摇”,因当地语言“步摇”同“慕容”读音相近,所以传到后来就成了“慕容”。莫护跋的后人便干脆以此作为部落的名称。西晋时,慕容廆占领燕北、辽东一带,自称鲜卑单于,他的儿子慕容皝后来建立前燕国,从此正式以慕容为姓。东晋十六国时,慕容氏在北方先后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燕、南燕等国,前后历时七十多年。
得姓始祖:单于。根据《三国志·鲜卑传》中提到,汉桓帝时,鲜卑分为中、东、西三部,中部大夫柯最阙,居慕容寺。而从《通志·氏族略》的记载上考究,慕容氏出自中古时期,部族首领高辛氏的后裔,建立鲜卑国,单于自称“慕二仪(天地)之道,继三光(日、月、星)之容”,因此以慕容为姓,称为慕容氏。历史上的鲜卑族在今内蒙自治区西拉木伦河与洮儿河之间。慕容氏的发源地和老家便在这里,故慕容氏后人奉单于为慕容姓的得姓始祖。
慕容氏 迁徙分布编辑本段 (缺)慕容姓在大陆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慕容本是鲜卑族的一个部落名称,据传中古代部落首领高辛氏的后代居东北夷,三国时首领莫护跋率族人迁至辽西建国,号鲜卑,在涉归做单于时自云:“慕二仪(古指天地)之德,继三光(日月星)之容”,因此以慕容为姓。在汉桓帝时,鲜卑分而治之,分地中,东,西三区,中部由柯最阙统治,他居住在慕容寺,故更姓为慕容。相传莫护跋在棘城北建国时,很喜欢北方汉人当时很流行的步摇冠(带有坠饰的帽子),也叫人做了一顶,整天戴在头上。鲜卑人因此戏称之“步摇”。而由于语音与慕容相似,后即讹传为慕容。他的后人就将错就错,将部落改称慕容。西晋时,慕容氏建立燕国,正式以慕容为姓。而东晋十六国时,燕国曾鼎盛一时,在北方建有前燕,后燕,南燕,西燕等国,慕容姓氏得到了很广泛地流传。
三、历史名人
慕容皝:字元真(297-348.10.25),小字万年,昌黎棘城(今辽宁省义县西北)人,鲜卑族,是鲜卑族领袖慕容廆的第三子。十六国时期前燕王,军事统帅。 咸和八年五月甲寅(333年6月4日),慕容廆去世。六月,慕容皝嗣辽东郡公,以平北将军行平州刺史,督摄部内,统治辽东。慕容皝继位后,用法严苛,国人多不安。337年十月,慕容皝称燕王,前燕帝国建立。慕容皝汉化较深,崇尚儒学、喜好文籍,设东庠(学校),以大臣子弟为官学生。公元348年慕容皝病逝,时年52岁。
慕容恪: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燕名将,大臣。字玄恭。昌黎棘城(今辽宁省义县西)人。鲜卑族。前燕主慕容皝之子。智勇兼备,善于用兵。从15岁起随父征战,临机多奇谋,常获胜。前燕慕容皝五年(338年)五月,后赵主石虎率兵数十万攻前燕,慕容皝坚守燕都棘城,与赵军相持旬余。后乘赵兵引退之机,命慕容恪率2000骑于晨出击。石虎见诸门若有师出,大惊,遂弃甲溃逃。恪乘胜追击,大败之,斩获3万余人。十二月,鲜卑首领段辽密与前燕谋覆后赵军,慕容恪奉命率精骑7000于密云山(今河北省承德北)设伏,大败后赵将麻秋所部3万人,歼其大部。八年,拜渡辽将军,镇平郭(今辽宁省盖州西南),屡破***兵,使其畏惧,不敢来攻。前燕慕容儁四年(352年)四月,奉命率军攻冉魏,追至廉台(今河北省无极东北),10战皆败。但仍激励将士奋战,令部将佯败诱魏军至平地,自率主力为中军,选善骑射者5000人,以铁锁联马结成方阵抵挡魏军冲击,两侧骑兵伺机夹攻,大败魏军,擒魏主冉闵(见廉台之战)。元玺三年(354年)四月,拜大司马、侍中、大都督、录尚书事,封太原王。四年十一月,率部往广固(今山东省青州西北)攻内附于东晋的镇北将军段龛。五年正月,引兵渡河(黄河),大破龛军,进围广固。为减少伤亡,采取围而不攻,待其疲竭再歼之策,在广固周围筑高墙,挖深堑,并堵塞五龙口,引渑水灌城。十月,城中柴、粮皆尽,段龛不得已悉众出战。慕容恪挥军冲杀,大败段龛。龛无法突围,率残部复入城,旋出降。慕容恪治军不尚威严,专用恩信,爱护部属,军营外松内紧,敌至莫能近。建熙元年(360年),燕主慕容儁卒,太子慕容暐继帝位,恪为太宰,力辅幼主,总摄朝政。时东晋多数朝臣主张乘机攻前燕,而征西大将军桓温认为,慕容恪尚在,不可妄动。恪辅政期间,前燕政局稳定,军事上也有发展,占据了东晋黄河以南、淮水以北的广大地区。八年五月,恪病卒。
慕容垂:又名慕容霸,前燕王慕容皝的第五子。 十六国后燕创建者。384-396年在位。字道明(326-396),鲜卑族,昌黎棘城(辽宁义县)人。原为前秦大将,苻坚惨败于淝水之战后,慕容垂即图恢复燕国,于384年称燕王,两年后称帝,定都于中山。
慕容三藏:燕人也。父绍宗,齐尚书左仆射、东南道大行台。三藏幼聪敏,多武略,颇有父风。仕齐,释褐太尉府参军事,寻迁备身都督。武平初,袭爵燕郡公,邑八百户。其年,败周师于孝水,又破陈师于寿阳,转武卫将军。又败周师于河阳,授武卫大将军。又转右卫将军,别封范阳县公,食邑千户。周师入邺也,齐后主失守东遁,委三藏等留守邺宫。齐之王公以下皆降,三藏犹率麾下抗拒周师。及齐平,武帝引见,恩礼甚厚,诏曰:“三藏父子诚节著闻,宜加荣秩。”授开府仪同大将军。其年,稽胡叛,令三藏讨平之。开皇元年,授吴州刺史。九年,奉诏持节凉州道黜陟大使。其年,岭南酋长王仲宣反,围广州,诏令柱国、襄阳公韦洸为行军总管,三藏为副。至广州,与贼交战,洸为流矢所中,卒,诏令三藏检校广州道行军事。十年,贼众四面攻围,三藏固守月馀。城中粮少矢尽,三藏以为不可持久,遂自率骁锐,夜出突围击之。贼众败散,广州获全。以功授大将军,赐奴婢百口,加以金银杂物。十二年,授廓州刺史。州极西界,与吐谷浑邻接,奸宄犯法者皆迁配彼州,流人多有逃逸。及三藏至,招纳绥抚,百姓爱悦,繦负日至,吏民歌颂之。高祖闻其能,屡有劳问。其年,当州畜产繁孳,获醍醐奉献,赉物百段。十三年,州界连云山响,称万年者三,诏颁郡国,仍遣使醮于山所。其日景云浮于上,雉间兔驯坛侧,使还具以闻,上大悦。十五年,授叠州总管。党项羌时有翻叛,三藏随便讨平之,部内夷夏咸得安辑。仁寿元年,改封河内县男。大业元年,授和州刺史。三年,转任淮南郡太守,所在有惠政。其年,改授金紫光禄大夫。大业七年卒。慕容三藏从子慕容遐,为澶水丞,汉王反,抗节不从,以诚节闻。
慕容延钊:五代、宋初名将。字化龙(913-963),太原人。后汉初从军。后周世宗柴荣即位后,为殿前散指挥使都校。显德元年(954年),于高平之战中,引军出北汉军之后,突袭获胜,以功升虎捷左厢都指挥使,迁殿前都虞侯。五年,从周世宗征淮南,大破南唐军,迁殿前副都指挥使、领淮南节度使。恭帝即位后,任殿前副都点检,旋为北面行营马步军都虞侯,握重兵屯真定(今河北省正定)。赵匡胤称帝后,加殿前都点检、同中书门下二品。宋建隆元年(960年)四月,率军进讨李筠之乱,获胜,加兼侍中。二年,徙山南东道节度使、西南面兵马都部署。四年,任湖南道行营都部署,与都监李处耘,率安(今湖北省安陆)、复(今天门)等十州兵,按宋太祖赵匡胤“假途灭虢”之策,借道荆南向湖南进军。旋趁荆南观望游移之际,突然兵临城下,迫降荆南。随即水陆并进,一举夺占湖南,遂加检校太尉。是年末卒。
慕容彦超:五代时后周将军,曾任兖州(今山东省滋阳)节度使,后叛周兵败自杀。
此外,慕容姓名人还有:隋朝有大将军慕容三庄,燕国有修文学士慕容善,宋代有检校太尉慕容廷钊、刑部尚书慕容延超……等。慕容姓还建立过前燕、后燕、北燕、南燕、西燕政权。慕容晖是亡燕最后一君主,反秦的慕容泓、慕容仲、慕容永等人的亲兄,未能及时逃出长安,被苻坚迁怒下斩杀。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敦煌郡:汉代时从酒泉郡中分出一部分置郡。相当于现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以西一带地区。
雁门郡:战国时赵武灵王置郡。秦、汉沿之。相当于现在山西省代县一带地区。
2、堂号
辽东堂:慕容廆占领燕北、辽东一带,自称鲜卑大单于,归属于晋朝,晋朝太兴初年封他为“辽东公”,慕容氏因以“辽东”为堂号。
慕容氏 佚名撰慕容姓宗祠通用联编辑本段 上联典指北宋人慕容晖,曾与苏轼有过交往,嗜酒而喜欢吟诗,他家有两株楠木,被人称为双楠居士。下联典指北宋初太原人慕容延钊,字化龙,后周时,官北面行营马步军都虞,与赵匡胤关系很好。赵建北宋,命他以重兵镇守北方,后任殿前都检点、同中书门下三品(宰相)。建隆年间出任湖南道行营前军都部署,平定湖南周保权、荆南高继冲等人的叛乱,加检讨太尉。
推命世器;
授冠将军。
——佚名撰慕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前燕慕容廆谒张华,华异之曰:“命世器也。”下联典指后燕慕容垂投奔苻坚,坚待以国土,授冠将军,封宾都侯。
器堪名世;
志在凌霄。
——佚名撰慕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前燕慕容廆。下联典指后燕慕容垂被苻坚重用,后苻坚败于晋,慕容垂遂叛秦称帝于中山,国号后燕
你说的燕国是前燕(大燕)。东晋永和六年(350)、燕王鲜卑族慕容侨占领蓟城。从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市)徒都之。前燕元玺元年(352),暮容侨即皇帝位。国号大燕,史称前燕。元寿元年(357),迁都于邺(今河北省临漳县境)。建熙11年(370)前燕为前秦所灭。
【南燕】(398年-410年)五胡十六国中,由鲜卑慕容部的慕容德所建立的国家。
外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