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是鲎也叫马蹄蟹
鲎
鲎(hòu)亦称马蹄蟹。肢口纲(Merostomata)剑尾目(Xiphosura)海生节肢动物,共4种,见于亚洲和北美东海岸。又称爬上灶、夫妻鱼、鸳鸯鱼,东方鲎等,马蹄蟹,海霸王,但不是蟹,而与蝎、蜘蛛以及已绝灭的三叶虫有亲缘关系。
鲎(horseshoe crab)是一类与三叶虫 (现在只有化石)一样古老的动物。鲎的祖先出现在地质历史时期古生代的泥盆纪,当时恐龙尚未崛起,原始鱼类刚刚问世,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它同时代的动物或者进化、或者灭绝,而惟独只有鲎从4 亿多年前问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所以鲎有“活化石”之称。
最早的鲎化石见于奥陶纪(5.05亿~4.38亿年前),形态与现代鲎相似的鲎化石出现于侏罗纪(2.08亿~1.44亿年前)。
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图二是震旦角石
震旦角石是海生无脊椎软体动物化石,隶属于头足纲塔飞角石目、喇叭角石科、震旦角石属
塔飞角石目(Tarphycerida)是头足纲鹦鹉螺亚纲的一目。壳平旋、松卷或外卷,成年期壳常松开而不与早期的壳接触,或成直壳(如薇角石)。旋环断面形状变化大,是分科的重要依据之一。幼年期体管位于腹边,成年期可移至背侧、腹侧或近中心,隔壁颈为直颈式,连接环厚。壳口常变形,口缘具明显的腹湾。奥陶纪至志留纪。化石有盘角石(Discoceras)、薇角石(Lituites)等。
塔飞角石目(Tarphycerida)是头足纲鹦鹉螺亚纲的一目。壳平旋、松卷或外卷,成年期壳常松开而不与早期的壳接触,或成直壳(如薇角石)。旋环断面形状变化大,是分科的重要依据之一。幼年期体管位于腹边,成年期可移至背侧、腹侧或近中心,隔壁颈为直颈式,连接环厚。壳口常变形,口缘具明显的腹湾。奥陶纪至志留纪。化石有盘角石(Discoceras)、薇角石(Lituites)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