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问1. 幼儿园中,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安全隐患有几类?分别是什么? 3. 请你简述一下幼儿入厕洗手流程及标

2025-04-06 23:40:4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答:为了强化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确保幼儿人身及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中的各项安全,保证幼儿快乐健康成长,根据我园实际存在的安全隐患,通过近些天的学习与听讲,深感安全工作对我园各项工作的重要性,并采取以下措施: 一日活动中的安全隐患: 入园时忽略晨检检查,家长或让孩子单独入园,或到了班上不像老师打招呼就离开。 晨间活动人均面积太小,活动器械的选择或各年龄段的场地安排不当。活动时座位安排不合理。 课间孩子在室内追打嬉戏。 上厕所、洗手时管理松懈。加点、进餐时管理不当。 餐后管理交接不当。 午睡时监管不当。 幼儿午睡起床时松散混乱。 幼儿户外游戏时组织不当。 园外集体活动时教师的组织工作不细。预防措施: 应坚持“一看二问三摸四查”的晨检制度,家长送孩子入园时应主动让孩子接受保健人员的晨检检查,尤其应主动报告身体已经存在的不适。同时坚持送孩子进活动室,和老师打招呼,得到确认后方可离园。 晨间活动的场地安排要尽量协调好,做到小、中、大班的孩子即能按年龄特征分场地进行活动,也能分时间段进行活动。活动器械也要科学的配发,避免器械造成的不安全。室内活动时,应根据活动的内容,选择座位的排列形式。如动态的活动尽量采用圆形,讲述活动尽量采用半圆,操作活动桌则采用字U型排列较好. 可见总有一些孩子会忘记喝水、解小便而在室内追打嬉戏,桌脚、门缝、玩具柜、饮水机等都会成为发生事故的隐患。为此教师应和孩子一起制定班级常规及标志性的图案,使孩子了解规则并内容离去维护自己指定的规则。 上厕所、洗手时弄湿衣服,掉落便池、滑倒在地,磕破头皮都是易发之事。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张贴标志图案,加强卫生间的巡视并及时帮助与提醒孩子都是切实可行的好办法。 吃点心或进餐时,首先要避免因食物烫、刺、不卫生造成的危险,其次是避免餐具造成的划、戳伤害,在此时避免要求不合理造成的伤害(如催促孩子进餐,一律不追剩饭等)。 上、下舞伴教师的交接工作应该制度化,幼儿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之地表格进行交接,表格中可以包括人数、服药情况、特殊说明等。加强药品的管理。每班多应该有一张幼儿服药登记表,每天造成或许服药的家长亲自填写并签名,然后再把药袋放在规定的的、幼儿碰不到的地方。午睡时,首先要排除环境中存在的危险。如蚊香不能点在易燃、孩子易接触到的地方。其次要排除孩子携带异物上床,再次要加强午睡过程中的巡视,避免孩子因突发疾病而无人巡视造成的抢救、治疗上的不及时。 起床之后的整理活动,教师和孩子都较忙。有序、分步骤是保证孩子安全的重要措施,如可以指导孩子先穿衣服,再穿裤子,最后穿鞋子,然后再解小便、喝水。户外活动时,首先要排除活动场地的安全隐患,预防场地造成的意外伤害。其次,是做好活动前的准备运动,预防突然剧烈运动造成的拉伤、扭伤。再次,是控制好活动中的动静交替,以防活动过量。 在组织园外集体散步、参观、交友等活动时,必须要做到以下三点:(1)了解沿途路线,尽可能选择最安全的线路。(2)事先请孩子做好外出时的一切准备工作,并提出安全方面的说明。(3)进行过程中要保证前、中、后的孩子都在教师的视线范围内。 13、 离园时,首先要控制好接孩子的时间,使教师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去接待家长。其次,严格确认接孩子的家长,如果临时有陌生人来接,必须进行电话或其他信访式的相关确认。再次,特殊孩子的交接。如生病的孩子、当天表现异常的孩子,须向家长详述孩子的情况,并提出希望配合的要求和具体方法。
3. 请你简述一下幼儿入厕洗手流程及标准如厕流程 2、排队如厕 3、整理衣裤4、洗手5、站队标准:1、按教师要求(男孩、女孩或1组、2组)排好队。2、排队如厕安全教育(不推、不挤、不跑跳) 3、幼儿互相检查整理衣裤,线衣掖进裤子里。(小班以下教师协助) 4、按照六部洗手法分组进行洗手。5、按教师要求排好队回到座位处。洗手流程 1、站队 2、卷袖口 3、洗手 4、站队标准: 1、按教师要求(男孩、女孩或1组、2组)排好队。 2、洗手前卷起袖口(小班以下教师协助完成) 3、按顺序认真洗手: 洗手顺序: (1)打开水龙头把双手浸湿,关上水龙头,打香皂,香皂送回原处。2)六部洗手(手心、手背、手指、手指缝、大拇指、手腕) 3)打开水龙头把香皂沫冲干净。4)关上水龙头双手在洗手池甩三下。 5)取下自己的毛巾将双手擦干净。 6)毛巾挂回原处,放下袖口。 4、按教师要求(男孩、女孩或1组、2组)排好队回到座位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