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选择:政治市场上的参与者,依据一定的规则,共同确定集体行动方案的过程。
公共选择,又称集体选择。公共选择论是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政治问题的一种理论。
其核心内容是,公共选择者(官员、政党、政府、选民等)的行为特征;不同规则下政治决策可能产生的结果;民主政治活动在现实生活中的运行方式以及如何来设计。
公共选择,是指为人们提供什么样的公共物品,怎样提供和分配公共物品以及设立相应匹配规则的行为与过程。公共选择理论则期望研究并把研究结果影响人们的公共选择过程,从而实现其社会效用的最大化。
扩展资料
公共选择理论尽管公共选择理论研究政治决策过程,政治决策过程是集体选择行为,公共选择理论但公共选择理论采取个人主义的分析方法,把个人看成是评价、选择与行动的最大木单位.因而也是公共选择理论要分析的基本单位。
公共选择理论把政府也人格化,纳人分析视野。从方法论看,集体变成一个个体。即使分析复杂问题也会变得简单许多。
公共选择学派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公共选择理论无论是政治行为还是经济行为,都应从个体的角度去寻找原因,因为个体是组成群体的基本细胞,个体行为的集合构成了集体行为。
公共选择要分析的就是个人的偏好、决策、选择与行动.在一个既定的组织构成制度结构中,是怎样产生某种复杂的特定总休后果的。
人的经济学认为,作为一个人,无论他处于什么地位,人的本性都是一样的。都是迫求个人的利益,公共选择理论极大化个人的利益的满足程度是人的最基本的动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公共选择
公共选择其核心内容是,公共选择者(官员、政党、政府、选民等)的行为特征;不同规则下政治决策可能产生的结果;民主政治活动在现实生活中的运行方式以及如何来设计和。大致来说,公共选择是这样一种理论:其研究对象为集体的非市场决策过程;其使用的研究工具和方法为经济学的工具和方法,尤其是价格理论;它把政治舞台理解为市场,把选民、官僚和政治家视为政治市场中的博弈者,把选票看成是货币。
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假设是经济人假设,它的含义是指人都是理性的自利主义者,即人们会在约束条件下使自身利益最大化。这实际上是把经济学中的基本假设运用到政治科学中。公共选择讨论的是政治市场中的经济人行为。政治市场中的经济人可以细分为三类:
(1)选民,他们手中的选票相当于经济市场中消费者手中的货币。
(2)政治家,是博取选民选票而生活的人。
(3)官僚,即作为政策的职业执行者的经济人。
一般来说,公共选择的两大基本问题是集体行动和偏好加总问题。由于不管是集体行动还是偏好加总都取决于规则,因此规则才是最根本的。公共选择理论的最终目的就是寻找一种规则,使理性的经济人在自利的同时也造福社会。
在公共选择理论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大数学家阿罗,以及他的“阿罗不可能定理”。
美国著名数理经济学家肯·阿罗(1921年生)是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他获奖的主要成果,是揭示了"不可能性定理",人们俗称为"阿罗定理"。
1951年,阿罗出版了他的研究社会理论的重要著作《社会选择和个人价值》,采用数学的公理化方法对通行的投票选举方式能否保证产生出合乎大多数人意愿的领导者或者说“将每个个体表达的先后次序综合成整个群体的偏好次序”进行了研究。结果,他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可能的!更准确的表达则是:当至少有三名候选人和两位选民时,不存在满足阿罗公理的选举规则。或者也可以说是:随着候选人和选民的增加,“程序民主”必将越来越远离“实质民主”。
阿罗不可能定理源自孔多塞的“投票悖论”,早在十八世纪法国思想家孔多赛就提出了著名的“投票悖论”:假设甲乙丙三人,面对ABC三个备选方案,有如图的偏好排序。
甲(a > b > c)
乙(b > c > a)
丙(c > a > b)
注:甲(a > b > c)代表——甲偏好a胜于b,又偏好b胜于c。
公共选择
若取“a”、“b”对决,那么按照偏好次序排列如下:
甲(a > b )
乙(b > a )
丙(a > b )
社会次序偏好为(a > b )
若取“b”、“c”对决,那么按照偏好次序排列如下:
甲(b > c )
乙(b > c )
丙(c > b )
社会次序偏好为(b > c )
若取“a”、“c”对决,那么按照偏好次序排列如下:
甲(a > c )
乙(c > a )
丙(c > a )
社会次序偏好为(c > a )
于是我们得到三个社会偏好次序——(a > b )、(b > c )、(c > a ),其投票结果显示“社会偏好”有如下事实:社会偏好a胜于b、偏好b胜于c、偏好c胜于a。显而易见,这种所谓的“社会偏好次序”包含有内在的矛盾,即社会偏好a胜于c,而又认为a不如c!所以按照投票的大多数规则,不能得出合理的社会偏好次序。
总结:要寻找这样一种决策机制,即它所产生的结果不受投票程序的影响,同时又不限制投票人的偏好以及进行的独立决策,并能最终将所有的个人偏好转化为一种社会偏好,是不可能的;这就是阿罗不可能定理。
公共选择理论(public choice theory) 公共选择理论是一门介于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新兴交叉学科, 它是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政治决策机制如何运作的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的代表人物 詹姆斯·布坎南 说:“ 公共选择是政治上的观点, 它以经济学家的工具和方法大量应用于集体或非市场决策而产生。” 丹尼斯·缪勒的定义常被西方学者引用:“ 公共选择理论可以定义为非市场决策的经济研究, 或者简单地定义为把经济学应用于政治科学。 公共选择的主题与政治科学的主题是一样的:国家理论,投票规则, 投票者行为,政党政治学,官员政治等等。” 保罗·萨缪尔森 和 威廉 ·诺德豪斯在他们合著的流行教科书《经济学》中的定义是:“ 这一理论是一种研究政府决策方式的经济学和政治学。 公共选择理论考察了不同选举机制运作的方式, 指出了没有一种理想的机制能够将所有的个人偏好综合为社会选择; 研究了当国家干预不能提高经济效率或改善收入分配不公平时所产生 的 政府失灵 ;还研究了国会议员的短视,缺乏严格预算, 为竞选提供资金所导致的政府失灵等问题。”通过这些定义, 我们不难对公共选择理论及其研究的主题有一个概要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