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和会内容主要是帝国主义的分赃。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谈不上失败。而日本当时认为自己应当继承德国权益,理由便是自己出兵打下山东与胶济铁路,同时中国政府签订“二十一条”,所以中国必须承认这一点。而著名外交家顾维钧则凭借对国际法深厚的研究据理力争。
顾维钧逐条批驳日本的要求。他认为,‘二十一条’的内容并不该算数,因为依据国际法‘武力胁迫原则’条约效力仍存疑问;并且国际法中规定有‘情势变迁原则’,中国此前并未参加一战,但后来也对德宣战,因此条约失效。根据查到的史料分析,顾维钧并非以传闻中“山东是中国的耶路撒冷”等语打动参会人员,而是依据扎实的国际法依据驳倒日本。
但是尽管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占据上风,但受到当时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局势影响,日本又采取各种各样其他方式。同时还夹杂中国政府一些派系斗争。日本最终还是取得了德国在山东的一些利益。顾维钧称,相关消息在报纸刊出后最终引发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中国代表团最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扩展资料
当青岛归还问题在巴黎和会中决定不归还我国时,各报收到稿件均及时加以刊登,燃起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怒火,迅即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在人民群众巨大压力下,北洋政府代表团未在和约上签字。
巴黎和会彻底暴露了帝国主义的狰狞面目,巴黎和会关于山东问题的无理决定,极大地震怒了中国人民,也打破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幻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巴黎和会
1. 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
(1) 巴黎和会。召开时间、地点:1919年1月至6月,法国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操纵国:美、英、法;中心议题:如何处置战败后的德国;主要结果:签订了《凡尔赛和约》。
(2) 《凡尔赛和约》。主要内容: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陆军总数不得超过10万人;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德国向协约国支付巨额赔款。
关于中国问题:《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出席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评价:《凡尔赛和约》是战胜国列强任意瓜分战败国的产物,是在牺牲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础上签订的。
影响:它与随后同德国的盟国签订的一系列和约,形成了“凡尔赛体系”,建立起一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
2. 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
(1) 华盛顿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帝国主义列强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十分尖锐,日美之间的利益冲突加剧;
召开时间、地点:1921——1922年,美国华盛顿;
与会国: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及中国,美国在会上居主导地位;
主要议题:限制海军军备以及东亚、太平洋地区问题;
主要结果:1922年,与会国签订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
影响: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在承认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建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即“华盛顿体系”。
(2)《九国公约》主要内容:公约名义上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但同时又宣布在中国实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实质:保证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控制,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撤销在参战国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在世界大战得到的战功分给日本,还不撤销日本在华的特权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