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置不同
鸡眼:鸡眼的位置主要在足底处的皮肤。
茧:茧的位置在手掌、足蹠处的皮肤。
二、形成过程不同
鸡眼:鸡眼是足部皮肤局部长期受压和摩擦引起的局限性、圆锥状而产生的角质增生。
茧:茧是在受到过度的摩擦引起外表皮和真皮层的剥离后,皮肤中产生水泡形成的。
三、症状不同
鸡眼:鸡眼是倒圆锥状角质栓嵌入,在行走时有局部疼痛的症状。
茧:茧是皮肤局限性增厚,在行走时没有疼痛的症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鸡眼
百度百科-茧子
鸡眼是由长期摩擦和受压引起的圆锥形角质层增厚,有角质中心核,尖端深入皮内,基底露于外面。多见于青年人,好发于足底及足趾,如果鸡眼尖端压迫神经末梢,则行走时感觉疼痛。 治疗: 治疗时可在医院进行激光烧灼。如各种方法均治疗无效,则可行鸡眼挖除术。 预防: 预防鸡眼首先要矫正足畸形,穿着宽松、大小合适的鞋,减少局部摩擦和压迫。 脚茧”俗称"老茧",古称"胼胝",常出现在手掌和脚底突出部位,为淡黄色或黄褐色,坚硬干燥的斑片,扁平或稍隆起,中央厚,周边薄,界限不明显,发病缓慢,长时行走,可引起压疼。成人中约1/8的人患有脚茧。 “鸡眼”是在厚茧的基础上发展成的,表面为黄豆大小圆锥型角质,略高出皮面,皮肤色或淡黄色,质坚硬,俗称"硬鸡眼";另一种为灰白色,质较软,俗称"软鸡眼",它们在加压行走时均使人疼痛
鸡眼会疼的,茧不会疼
鸡眼表面扁平,质硬,呈淡黄色,在站立或行走时,会引起疼痛。
如果你脚上长了鸡眼,可用下面一些方法去除。
1.乌梅10枚,研成细末,加上香油浸泡7~10天,和匀成膏。用温盐水浸泡鸡眼,待粗皮软化去除粗皮,取适量敷在鸡眼上,12小时换一次。
2.取地骨皮、红花各10克,研成细末,加适量香油调成糊状。每晚热水泡脚后,取适量药糊涂在鸡眼上,再用塑料薄膜盖上,固定。
3.取芦荟和少许盐水,研成药糊。每晚热水泡脚后,取适量涂在鸡眼上,用薄膜覆盖,再固定好。每天1次。
4.取紫皮独头蒜一个,葱白一根,花椒3~5粒,放在一起搅成泥状,敷在鸡眼上,用胶布外贴密封。24小时后除去胶布和药泥,1次未愈可再用,之后每天坚持用点尤舒比芷清霜,鸡眼就能好了。
鸡眼和老茧的区别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