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笛卡尔的思想中,一直存在着革新和保守,反叛和顺从两种对立的倾向,

2025-04-26 05:35:57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确立了作为自我意识的人的主体,使哲学走出中世纪,开始了向近代的转向。但在“我思故我在”的推论得以确立之前笛卡尔却做了大量的推理和思考。“我思故我在”结论的得出是因为,笛卡尔将他自己推导出来的数学方法运用到了哲学上。同时这种方法告诉我们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必须从一些绝对确实的最初的原理出发,从一些清晰明确的命题出发,推向同样确实的未知的新真理。在以前的哲学体系里都找不到这种推理。在笛卡尔看来,我们不能依赖他人的权威而接受真理,必须自己寻求,凡是未经清晰明确的认识到任何东西是真实的,就绝不承认他是真实。为什么会是这样的那?一是,因为我们有偏见,有许多在幼年时代留传下来的观念,主要是由父母或亲人传授给我们的。经验证明许多这样的观念是错误的。二是,我们对感觉也没有信心,因为我们常常被感觉欺骗。感觉到的东西往往是与实在不相符的。三是,我们的身体和行动也不是实在,甚至我们陷入错觉而不明所以。例如我们的梦觉往往让我们找不到可以用来作为确切区分觉醒和梦寐的标志。另外甚至数学证明也可以怀疑因为我们看到有人在数学问题上陷于错误,在有些人看来是错误的,而其他人却对这些“错误”做出了绝对确实的证明。正是经过如此一系列的推论笛卡尔得出了他的自认为合理的自明性命题“我思故我在”。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笛卡尔仍未追问存在,而把它看成具有不言而喻的自明性,等同于世界内在的现成存在者。在这一点上海德格在《存在和时间》中的相关章节曾暗寓着对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质疑与批判。笛卡尔在怀疑的同时,却认为怀疑者本身是不能怀疑的。但是我不能怀疑我在怀疑,这本身就是怀疑。“不管怀疑的理由如何,我却不能不深信怀疑者的存在。而且怀疑的理由越是多,则使他确信自己存在的论据也就越多。”他宣告说“我怀疑,我思想,因此我存在,即我思故我在。”单纯的我思,只是认识的一种方式,像感官和理性一样都是应该加以怀疑的。但笛卡尔怀疑的不彻底。斯宾诺莎认为“笛卡尔这样做是为着使自己的心灵摆脱一切成见,从而找出坚实不易的知识基础。”但问题不仅仅止于此,还因为他发现认识成了问题,但却没有去澄清这个出此谜团的认识究竟是什么以及它如何存在?笛卡尔让前进的步伐终止在“我怀疑怀疑”面前,误以为自己寻找到了那自明性的阿基米德点,其实只是源于他自己的误解。
  他没有认识到“认识是在世的一种存在方式。”要想获得认识必须首先肯定世界的存在,而不是去怀疑它。怀疑世界也是对世界的另一种形式的肯定。因为“认识本身先行地奠基于“已经寓于世界的存在重。”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发现了人的主体性,但这个人却还只是一个思想的主体,还不具有肉身性,还不具有在世之在以及它的空间性。如果简单的由“我思”故“我在”,那将跳跃世界现象,使认识和存在,即我思与我在之间隔着一条鸿沟,仅仅通过上帝来加以规定,必然产生存在的意指功能问题,这将在以后加以阐述。尽管笛卡尔从“我思故我在”这一指导原则出发,后来又重新肯定了世界的存在,但他的“我思故我在”仍缺乏世界作为基础,我思应该是一种在世之思,而这思作为认识的一种样式组建着此在的在世存在,我在,就应该是一种在世之在,他的空间性与世界一道存在,即此在。否则,笛卡尔在找到这一原则之后的一切努力,都将是功亏一篑。
  笛卡尔在获得了认识的基本原则和标准以后,试图借以论证上帝的存在。
  我们有些观念似乎是天赋的,有些是自己的创造,其中大部分好像来自外界。有些观念我们认为是外在世界的影像或摹本。但是,这一切都可能是幻觉。笛卡尔说:“我心中的观念之一是关于上帝的观念。”接下来我们看一下他是如何证明的,没有任何东西是无缘无故产生的,凡是存在者必然有其存在的原因,这也是一个自明的命题。而且,原因至少必须同结果大小相等,其中的实在至少必须同结果中的实在一样多,那本身含有更大的实在,更加完善的东西,不可能产生和依赖于比较欠完善的东西。因此,我自己不可能是上帝这个观念的原因,因为我是有限和欠完善的存在物;而上帝的观念是一个完善的无限的东西的观念。由此,笛卡尔,得出了,这个观念必然是由一个无限的东西或上帝置于我心中的,上帝必然存在,并且笛卡尔认为,这不是对上帝存在的证明,因为我们有上帝的观念,所以上帝存在,而是证明,有关上帝的知识,必然意味着存在比认知者更伟大的东西,这是这一概念的根据。
  笛卡尔认为上帝的观念来自上帝本身,是天赋的。上帝不仅是人类存在的原因,而且是人类存在的原型,上帝根据他自己的影响来创造人。上帝创造人时把这个观念置于人心中,犹如工人在他的造件上加印一个标记,这是不足为奇,如果上帝不存在,人不可能是现在这个样子,也不会有上帝的观念。我们知道上帝本身和人类灵魂,比知道物质的东西更清楚。思考上帝的观念,我们认识到他是永恒、全能和全知的,是一切善和真理的泉源。是一切事物的创造者。他不是物质的,不像人那样用感官来知觉。他有智慧和意志,不过和人类的智慧和意志不同。他不想作恶或犯罪,因为罪恶是存在的否定。这是在经院哲学中我们所熟知的通常的有神论的立场。上帝的存在,以及笛卡尔所赋予他的特性都是想当然的,从信仰上面说可以理解,如果由逻辑推论则不然。并且,笛卡尔同意邓、司各脱的这一观点,即只要理性同天启不发生矛盾,我们就承认理性,其中的信仰观念和理性程度的冲突可见一斑。
  海德格尔认为笛卡尔把实体分为三类,一个是无限实体,上帝。另两个是有限实体物质和心灵。和上帝相比,它们是受造物。这说明笛卡尔的关于上帝的思想理论仍追求神学的线索,仍停留在传统学说的范围。上帝和受造之物之间有着无限的差别,但我们仍说“上帝存在”,“世界存在”,并用同一个存在来称呼它们。很明显这是一种错误。因为存在不可能在同一意义下意指各种存在者。
  关于笛卡尔的思想中存在的遗憾部分还有很多,当然造物主再造人的时候并不是把每样东西都造得十全十美。在一个人的思想方面也是如此,当他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在某些方面也会存在些缺陷,我们也不能因此而抹杀笛卡尔对近代甚至后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回答2:

对的,尔雅课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