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最近热播,有人说这是一部老中青三代人可以一起看的电视剧。其实,反腐主题之外,在这部大剧里面还反映出了很多经济问题。
“新晋网红”达康书记
这部剧让达康书记火了,本来一开始最像坏人的达康书记,却是个正面角色,一个能干事,敢做事,敢担当的好书记。他有一个专属调侃:达康书记不哭,GDP会掉。其实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类似的GDP领导很多,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也为了快速发展,常常遇人不淑。发展是要用钱堆的,那么只要有人能搞钱,能解决问题,就敢任用。
达康书记手下问题官员很多,比如最大的贪官丁义珍。达康书记有一颗雄心壮志,但在现实中越是急功近利,问题和窟窿越大。可以说正是他的GDP理论,才造成了京州市腐败的土壤。因此这里,也成了剧中反腐败的风暴核心。
大风厂的改制
大风厂代表什么?说白了就是过去20年中国的制造业!中国以轻工加工为主,而大风厂这种服装厂在我国遍地都是,它带动着改革开放甚至加入WTO之后的经济发展,但随着成本上升,海外贸易缩减,大风厂难以为继。这时资金脱实入虚,蔡成功拿钱去炒矿,反映了前几年的煤炭热潮。最终赔了,就动用高利贷来维持资金链,企图等待行情复苏,结果钱越借越多。这又反映了最近几年炒钱的经济乱象。
最后用实业抵押,反复多次借贷,欠下巨额债务无力偿还。资产被巧取豪夺,实业资本特别是土地,被开发商所侵占。最后上演了一出地产中国的经济模式。这也揭示了一个身价几千万甚至上亿的人,为何能在几年间背上几亿负债的现实。但最后最倒霉的还是工人。他们失去了工作,失去了一切。
京州市光明区区长孙连城
孙连城,典型的庸官形象,不贪不腐,但也不干事,对组织有情绪。事情是能拖就拖,对上面二皮脸,对下面能糊弄就糊弄,什么事都找人背锅。有种说法,原来拿了钱还能干事,现在不拿钱了,事也不干了。这让整个的经济效率大幅下降。现在很多单位的大小官员都奉行了一句话,多干事多犯错,少干事少犯错,不干事才能不犯错。所以就什么事也不干。
银行返点变成潜规则
达康书记的老婆欧阳菁被抓,揭露了受贿的事实,但后来有人点出来,这根本就是个潜规则,但凡在这个借贷产业链上的,上至行长、副行长,下到借贷员,每个人都有好处。如果一个人不拿钱,那么别人就都拿不了。自然这个不拿钱的也会被踢出局。
所以很显然这是一个制度在强迫人变坏,而这样的潜规则应该还有很多很多。利益均沾,也就变成了利益绑定。个案变成了窝案,然后这种制度再腐蚀一波一波的人。所以,单纯的反腐是没意义的,土壤不根除,腐败就会连绵不绝。
裙带关系
在这部《人民的名义》里,裙带关系特别严重——老师是政法委书记,学生就是公安厅厅长、反贪局局长;老公是市委书记,老婆就是银行副行长;老子是检察长,儿子也是检察官。甚至陆亦可也得叫高育良小姨夫,而陆亦可的妈妈也是法院的庭长。
这种裙带关系,也是中国经济特别是公务员、国企、事业单位的一个缩影。大部分找工作都是老子领进门,然后呵护着送一程。虽然大风厂郑西坡的儿子郑胜利没继承他爸的工作,也是因为老工厂穷,他不愿去。但利用他爸的关系,也没少捞好处。正所谓靠山吃山,这是一个巨大的顽疾,这种裙带关系,很天然的就会形成派别小团体,大家都没心思干事的情况下,可不就剩天天斗争了。
《人民的名义》把人民生活的冷暖搬到了电视上,许多人物背后都有现实的影子,并且通过他们反应了很强烈的现实问题和经济问题。或这也是该剧大热的原因之一吧。
只是电视剧现实的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