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定关系,但是不是绝对关系,我带学音乐的学生已经有10个年头了。天生的听力音调失觉,只有两个,那是真的没办法了。但是大部分五音不全,不是因为听不出来,而是发不出来。
我曾经带过几个五音不全的学生。我给他们用钢琴去测试听力,他们能够分辨音高的,但是我让他们去唱出听到的音,他们就很艰难。后来通过了半年的音调训练,才做到不用找对比参考音,能够唱准听到的音。
实际上这个是人从小在听音和唱音对接的功能上出现了断裂。就是从小都没有去怎么唱,即便是听力能挺准,实际上大脑觉得反正我不唱,慢慢就把这个功能退化关闭了。所以怎么都找不到唱音。加上内外听力,跟纯粹听钢琴声的外听力听感是不同的,所以自己听自己的声音会不准确。这个就跟听力有关系了。
但是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听音对比,找共鸣练习,滑音练习,慢慢锻炼内听力还有,锻炼声带对于音的控制,是可以把非先天性音调失觉的五音不全给纠正回来
孩子生下来听力正常就是听力没问题?
据我国残疾人口抽样调查统计,听力言语残疾居我国五大残疾之首,我国新生儿先天性听力障碍发病率为1‰-3‰,随着年龄增长,永久性听力障碍可持续增加,五岁前听力障碍发病率上升到2.7‰,青春期则高达3.5‰。
所以孩子生下来听力正常并不证明以后听力也没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呢?这多数是因为迟发性听力损失。比如有些遗传性的听力损失,在儿童出生的时候不一定表现出来。但随着孩子年龄的长大,在两岁、五岁、十几岁,甚至年纪更大时候发病。
除了遗传性的因素,还有很多其他因素会造成迟发性听力损失。比如黄疸,窒息,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如果有严重的黄疸,出生时听力可能正常或者听力损失比较轻,没被发现,随着年龄增加逐渐加重了。
所以如果出生时听力正常,也不要忽略每年一次的儿童听力筛查,否则会给孩子的成长埋下隐患。
孩子大舌头就是口腔问题?
很多家长会有这样的误区,认为孩子能听见就是听力没有问题,其实听力障碍也有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的区分。
听力和视力类似,人们戴眼镜不是因为全盲看不到东西,而是因为视力下降了,其实听力也是这个道理。有些孩子能听到别人平常的说话,但是听不清楚。比如最简单的发音,类似3、4、10这种唇齿音,孩子听不清就发不准,就表现为大舌头。
很多家长遇到这种状况总觉得是孩子舌头不灵活,就看口腔科,或者看其它科,结果耽误了最佳的就诊时间,大大影响了治疗效果。
孩子带助听器就是残疾人?
很多家长即使发现孩子有听力障碍,出于一些心理原因,不给孩子带助听器,这也是极不可取的。之前有个朋友带着三岁的孩子做诊断,孩子听力在60分贝,现在11岁了,家长也一直没给带助听器,因为怕别人看见,这是一个观念的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已经认识到这是一个东方人普遍存在的问题,东方人对于带助听器有一种耻辱感,觉得给孩子带助听器就证明孩子是残疾的,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障碍,所以不愿意给孩子带。
可实际上,如果不给孩子带助听器,由于听力障碍,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交流和社会交往的问题。而且拖的越久,孩子越容易形成非正常的交流和思维模式,越难恢复到正常,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目前,在听力障碍的孩子中,因为家长没有提供给孩子有效的听力干预,延误孩子听力治疗的,比例能达到十分之一,这是值得家长要万分注意的。
您好,这不是绝对,不全是。听力不好,如果从6个月带助听器或者人工耳蜗,就和正常人一样说话。如果看你后期怎么来康复。康复的好和正常人没有什么区别。康复的不好,有可能说话有点不清楚。听力不好和五音不全完全没有什么关系,五音源于舌,舌根发音不全者则会说话条理不清,词语难辨,如果你每天坚持练习词语,歌曲,文学方面书籍的发音,久而久之你就会发现有所改善,但如果是天生的那就没有什么效果。望采纳。
不一定的,有的人听力很好的也有大舌头和五音不全,这两者没有必然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