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有哪些被严重低估或高估的人物?

2025-04-30 12:08:30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蹭到名人光环的最容易被高估,名气越大越容易被扭曲现实。比如魏国的一个小小将军王双,最大名气来自于被诸葛亮击杀,搞得人们下意识的觉得他肯定是个有名大将,最起码也是个一线人物,然而史书上他就漏了这么一次脸(还有个同名的人物,在和吴国交战的时候被俘虏)。容易被低估的就是在人民喜闻乐见的故事里没啥角色的人物。历史上三国时期的主旋律是魏吴大战,蜀国只是配角,诸葛亮北伐的动静远比不上东线各种血战。魏国好歹在各种演义故事里当了反面角色,可能被扭曲但是没被埋没。吴国的各路大将则干脆的消失在大众的记忆里,比如朱恒,朱然,都是顶级将领,打过大战立下大功的,名声却远比不上蜀国一些二线三线军头。一个人的命运啊,既要看个人奋斗,也要看历史进程。单纯的用智谋能力来衡量的话,三国最被低估的恐怕是贾诩,贾诩跟过董卓,董卓死后左右长安局势,然后又辅佐张绣两次大败曹操。接着又跟着曹操克袁绍,平关中。在风云激荡的乱世,他东奔西走,总能看准时机跟对队伍,始终屹立不倒,立下各种奇功。真算无遗策。

回答2:

蹭到名人光环的最容易被高估,名气越大越容易被扭曲现实。比如魏国的一个小小将军王双,最大名气来自于被诸葛亮击杀,搞得人们下意识的觉得他肯定是个有名大将,最起码也是个一线人物,然而史书上他就漏了这么一次脸(还有个同名的人物,在和吴国交战的时候被俘虏)。
容易被低估的就是在人民喜闻乐见的故事里没啥角色的人物。历史上三国时期的主旋律是魏吴大战,蜀国只是配角,诸葛亮北伐的动静远比不上东线各种血战。魏国好歹在各种演义故事里当了反面角色,可能被扭曲但是没被埋没。吴国的各路大将则干脆的消失在大众的记忆里,比如朱恒,朱然,都是顶级将领,打过大战立下大功的,名声却远比不上蜀国一些二线三线军头。一个人的命运啊,既要看个人奋斗,也要看历史进程。
单纯的用智谋能力来衡量的话,三国最被低估的恐怕是贾诩,贾诩跟过董卓,董卓死后左右长安局势,然后又辅佐张绣两次大败曹操。接着又跟着曹操克袁绍,平关中。在风云激荡的乱世,他东奔西走,总能看准时机跟对队伍,始终屹立不倒,立下各种奇功。真算无遗策。

回答3:

三国演义里被严重低估的人应该有关平,赵云,他们比较低调,但是人品好,武艺高强,被高估的人当然是马谡了,他自以为自己很有本事,处处高调,显山露水,最后街亭失守,才看出他的外强中干。

回答4:

严重低估的人,郭嘉,周瑜,曹操。由于三国演义是站在蜀国角度写的,对诸葛亮有一定的高估

回答5:

三国演义里被严重高估的人就是诸葛亮和曹操。被严重低估的人,应该是周瑜和曹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