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0度。
一道闪电大约有280度电。因为一次普通闪电电压约为1百万伏特,电流约为2万安,持续时间约为0.1秒,所以一道典型闪电输送的能量大约在10亿焦耳,而1度电(1kWh)大约是360万焦耳。因此,一道闪电中大约有280度电。
扩展资料
闪电的形成原因
闪电是云与云之间或,与地之间或者云体内各部分之间的强烈放电现象。通常是积雨云产生电荷,底层为阴电,顶层为阳电。
在地面产生阳电荷,如影随形的跟着云移动。正电荷和负电荷彼此相吸,但空气是不良的传导体,正电荷奔向树木,山丘,高大的建筑物甚至人体,与带有负电的云层相遇,负电荷枝状的触角向下伸展,最后正负电荷破开空气相接,形成闪电。
一道闪电里二百八十度电左右。
在下雨的时候,突然天空中就开始黑压压的一片,就开始吹风打起响雷,这差不多就是闪电来临前的征兆,闪电就是天空中一些云与云之间、云与大地之间摩擦产生的放电的一种反应。闪电的力量可以说是非常的大,可以劈断树木还可以劈死动物和人。
一道闪电的携带的电压差不多是一百万伏特左右,产生的电流大概是两万安,一道闪电劈下来持续的时间大概是零点几秒,可以计算得到一道闪电带有的能量大概是在十亿焦耳左右。一度电的能量差不多就是三百六十焦耳。因此一道闪电所带的电量是非常多的。
扩展资料:
闪电电场强度平均可以达到几千伏特/厘米,局部区域可以高达1万伏特/厘米。这么强的电场,足以把云内外的大气层击穿,于是在云与地面之间或者在云的不同部位之间以及不同云块之间激发出耀眼的闪光。
海底也有闪电,这是前苏联科学家在日本海底发现的。灵敏的电场仪表明,海底放电的频率与大气中闪电的频率相同,这使科学家大惑不解。因为按水文物理学规律,深层海水的导电性良好,理应与雷公电母无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闪电
一道典型闪电输送的能量大约在10亿焦耳,即大约为280度电,相当于闪电电击一下,仅能充满(或者报废)一台特斯拉电动汽车。
闪电巨大的威力来自于它巨大的电流,峰值时可达几万安培(2200瓦的家用大功率电取暖器额定电流也不过10安培)。但是,它持续的时间往往非常短,通常仅有数十微秒(1微秒=0.000001秒)。因此,闪电实际输送的能量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扩展资料:
在中高层大气中,由于空气非常稀薄,电击穿介质所需要的电场强度比地表小得多。因此,强度较大的闪电放电产生的电磁场可以导致中高层大气中的介质被击穿,产生了多种形式的瞬态发光现象,如红色精灵、巨型喷流和蓝色射流等。
不管是巨型喷流,还是红色精灵都表明,对流层中的雷暴和闪电活动能够通过引发介质击穿影响雷暴云上空的广阔区域,即使是50公里之上的中高层大气空间。
通过研究和这两种现象相关的雷暴和闪电发展特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些现象的发生进行预测。进而,有效提高对雷暴上空空间环境安全性的临近预报水平,为中高层空间资源开发活动的安全实施提供保障。
参考资料来源:科普中国——最长闪电破纪录!一道闪电究竟有多少度电?
约280度
解析:
一道闪电的长度可能只有数百米(最短的为100米),但最长可达数千米。闪电的温度,从摄氏一万七千度至二万八千度不等,也就是等于太阳表面温度的3~5倍。闪电的极度高热使沿途空气剧烈膨胀。空气移动迅速,因此形成波浪并发出声音。
扩展资料:
闪电产生原因:
气流在雷雨云中会因为水分子的摩擦和分解产生静电。这些电分两种,一种是带有正电荷粒子的正电,一种是带有负电荷粒子的负电。正负电荷会相互吸引,就像磁铁一样。正电荷在云的上端,负电荷在云的下端,吸引地面上的正电荷。
云和地面之间的空气都是绝缘体,会阻止两极电荷的电流通过。当雷雨云里的电荷和地面上的电荷变得足够强时,两部分的电荷会冲破空气的阻碍相接触形成强大的电流,正电荷与负电荷就此相接触。
当这些异性电荷相遇时便会产生中和作用,激烈的电荷中和作用会放出大量的光和热,这些放出的光就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