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义 定义1:《词海》对素质一词的定义为:①人的生理上的原来的特点.②事物本来的性质.③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素质应是第三个定义.那就是大学生从事社会实践活动所具备的能力 定义2:"素质" 沟通的效率与层次可概括为素质。层次高低取决于人的单技术知识深度或多知识修养广度(专家和博学、反面是八卦和肤浅)、沟通方式的丰富性和准确性(如以前不识字的人用画画来代替完成书信),人生观价值取向(创造为乐或享受为乐),情商优劣等条件。 定义3:所谓素质,本来含义是指有机体与生俱来的生理解剖特点,即生理学上所说的“遗传素质”,它是人的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和基础.按此,定义素质为:当你将所学的一切知识与书本忘掉之后所剩下来的那种东西,想来就不无道理 定义4:“素质”是指个人的才智、能力和内在涵养,即才干和道德力量.⑧历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就特别强调作为英雄和伟人的素质方面.在他看来,“忠诚”和“识度”是识别英雄和伟人最为关键的标准 定义5:“素质”是指人的体质、品质和素养.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促进人的素质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发展质量和水平的教育活动.一个有学识不具备教育能力的人可以从事别的职业,但不能从事教师职业 定义6:"素质"又称"能力"、“资质”、“才干”等,是驱动员工产生优秀工作绩效的各种个性特征的集合,它反映的是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员工的知识、技能、个性与驱动力等。素质是判断一个人能否胜任某项工作的起点,是决定并区别绩效差异的个人特征。 来源 素质其本源为沟通的层次和传达的印象品位,分专业素质和社会素质.。 人与人沟通又分同层次沟通、跨层次沟通;单向交流、单对群交流;发展性交流、倾盖之交、利益之交;泛泛而谈,群起攻之;鸿儒之口、威逼利诱等更多 。 素质一词本是生理学概念,指人的先天生理解剖特点,主要指神经系统、脑的特性及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特点,素质是心理活动发展的前提,离开这个物质基础谈不上心理发展。各门学科对素质的解释不同,但都有一点是共同的,即素质是以人的生理和心理实际作基础,以其自然属性为基本前提的。也就是说,个体生理的、心理的成熟水平的不同决定着个体素质的差异,因此,对人的素质的理解要以人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为前提。人的素质包括重量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素质只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与发展水平,人的心理活动是在遗传素质与环境教育相结合中发展起来的。而人的素质一旦形成就具有内在的相对稳定的特征,所以,人的素质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质,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 分类 三类八种 三类素质是指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 八种素质是指政治素质,思想素质, 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审美素质,劳技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 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 素质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的。教育要避免纳入应试教育的轨道,我们就必须认识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对立的诸多方面。归纳起来,主要有: 在教育目的上,素质教育追求学生素质即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应试教育旨在应付考试,片面追求升学率。 在教育对象上,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应试教育则把学校工作放在少数所谓优秀的即有升学前途的学生身上。 在教育内容上,素质教育重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全面开花”,把几项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应试教育则只重智育,片面强调对知识的掌握忽视了教学生学习如何做人。 在教育方法上,素质教育注意在一定共同要求的基础上对学生因材施教;应试教育则只是对少数学生提出“升学”的统一要求,并没有实现因材施教。 在教育评价上素质教育要求从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来评价学生的素质水平;应试教育则把考试作为惟一的评价方法,将分数作为惟一的评价标准。 在教育结果上,素质教育“不求个个升学,但愿人人成功”,或者每个学生“及格+特长”模式;应试教育则只有少数人升学,获得成功,而大多数学生的才能被忽略,以失败者的心态走向社会。 从上述两种教育的“对立”中我们不难看出,正是由于应试教育存在着如此众多的负面消极因素,所以才激发、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