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图一可知A植物需要较强的光照才能达到光合作用的最大值,既A植物属于阳生植物,并且阳生植物的呼吸作用也较强,所以在连续阴雨的环境中,光照强度较弱,A植物受到的影响大.
(2)a点时,光照强度为零,此时植物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所以此点表示A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
(3)c点时,A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最大,ATP在光反应产生暗反应消耗,故从类囊体薄膜向叶绿体基质方向移动.
(4)e点的光照强度大于d点,光反应速率较快,合成的ATP、[H]多,因而还原的C3 多,二氧化碳固定速率不变,所以e点的C3含量低;e点与f点相比较,e点时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二氧化碳固定加快,暗反应加快,三碳化合物还原量不变,故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升高.
(5)当温度由35℃调节到25℃时,光合作用强度增大,而呼吸作用的强度减小,所以代表呼吸作用强度的a点要上移,同时b点要向左移,c点要上移.
(6)光照下吸收CO2量代表净光合作用,黑暗中释放CO2 量代表呼吸作用,则10小时光照积累的有机物的量=3.75×10=37.5,14小时的黑暗消耗的有机物的量=2.25×14=31.5,所以每天A植物都有有机物的积累,能够正常生长.25℃时白天净光合作用最强,但夜间呼吸作用也很强,不如20℃时的积累量高,故20℃时植物一天内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7)35℃光照下吸收CO2(mg/h)3.00为净光合作用,故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为图示中的D.
故答案为:(1)A
(2)A植物细胞呼吸强度(或速率)
(3)从类囊体薄膜向叶绿体基质
(4)低 高
(5)a点上移、b点左移、c点上移或右上方移
(6)能 10小时光照积累的有机物大于14小时黑暗条件下消耗的有机物 20
(7)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