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货币危机频繁爆发的主要原因及对我国的警示。

2025-04-03 22:34:30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搜一下:试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货币危机频繁爆发的主要原因及对我国的警示。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回答2:

货币危机?
二战后全球金融体系,以凯恩斯”学说“为主导,在美国军事力、生产力独大的前提下建立了”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简单说,用各国央行以黄金、白银记账的发债式美元。全球其他货币则盯住美联储发债来比对自己国家债务的货币系统 。
美国在1965-1967年前后约翰森总统实质取消银本位,尼克松1971年8月15号又斩断金本位。美元法币变成一个”无锚“货币,世界各国法币又被迫以无锚法币为锚,各自发行货币。

1973年之后的中东战争,美国等余控制了OPEC石油的产量和价值,美国放债额度大幅增加,美元超发通过高价石油,流向全世界。

1995年前后,计算机在全球金融业界基本完成全面铺垫,辅以最新通信方式(Internet),资金沙丁鱼群聚现象成为常态。被操纵的恐慌或乐观情绪,在几个小时内能集聚并且转移数百亿美元,看似资金效率增高,真实内涵是大鱼吃小鱼变更为容易和迅速。

1999年西雅图会议之后,美元(美国主权债)透过美国主导的全球化的贸易和服务业交易规则,为美元打通了大宗物资、劳动力、土地生产力等传统生产要素的国家疆界,再透过复杂的银行投资方式和衍伸性金融赌具扼住每个主权国家的经济动脉。美元是血液,贸易组织和规则就是血管, 造多少血、血管如何流通血液,留多少量,都是美国联储局说了算。

无锚(价值计算无根据)美元,凭借GATT、世银借款、WTO、TPP等贸易和金融规则,在自由市场经济的名义下,驱动着全球资金快速流动;各种衍伸性金融产品和对冲基金,通过电脑快速聚散资金,上演着几条大鲨鱼(G8)任意驱赶并吞噬无数沙丁鱼(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国家)的循环戏码。这就是所谓金融风暴的来源,也就是通过货币危机形式演出的大鱼吃小鱼戏码。

二战之后,美国独大的经济生产力和巨大消费力,等于是世界经济的心脏,身体任何器官,没有血液流通,必定逐渐坏死。
当然,无端流通来的血液,自体排斥现象和病毒都难免。马歇尔计划就是典型带病毒的血液分流计策。担心饿死的国家,无需多说,有血液流通就好,苟延残喘之后,再寻生机。抗拒美元血液的国家,自我造血和流通机制出现问题,孱弱到分别在1989年之后,国族价值或被阉割,或被强奸。

如何对抗?
美元由于自身经济力对比全球经济力比例大幅下跌,继续以发债方式消费,美元价值下跌也就必然。
对策是:
1:提高生产效率(反腐、创新),适当储蓄和控制外币(货币做多做空都要自身货币量和另种货币组合),根据全球变量,浮动自身货币价值。(强权外币无锚,本币也只能跟着无锚)
2:对于泥沙俱下的美元,要有储存和过滤能力。(有选择性金融自由化、监看外币和自币的发行、流出流入的量、速度,并抓好时间差。)
3:适当消费,打通生产和消费流通环节的障碍(反腐),促进自体产销机制和分配机制健全。
4:强军:;勿恃敌之不攻,恃吾有所 不可攻也。
独立军事地位是抗拒货币入侵必要条件,强大军力则是本币输出的充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