讳疾忌医
[解 释] 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
忌病讳医,没有这个成语。按照文言文逐字解释,意思已全部打乱 ,不信可自己代入试试
忌
①<动>憎恨;厌恶。《谭嗣同》:“而西后及贼臣忌益甚,未及十日而变已起。”
②<动>忌妒;嫉妒。《杨修之死》:“操虽称美,心甚忌之。”
③<动>顾忌;畏惧。《赤壁之战》:“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
④<动>忌讳;禁忌。《赤壁之战》:“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
⑤<动>禁止。《庄子·则阳》:“未生不可忌,已死不可阻。”
⑥<名>父母去世之日。《左传·昭公三年》:“及郊,遇懿伯之忌,敬子不入。”
⑦<语气词>。《尚书·秦誓》:“惟古之谋人,则曰未就予忌。”
讳
①<动>隐瞒。《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有事尽可商量,万勿讳也。”
②<动>避忌;忌讳。《战国策·秦策》:“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
③<名>特指对君主、尊长的名字避开不直称的一种礼节。韩愈《讳辨》:“汉讳武帝,名‘彻’为‘通’。”
④<名>指应避忌的事物。东方朔《七谏》:“恐犯忌而干讳。”
⑤<形>加在已故的君主、尊长的名字前,表示尊敬。《三国志·先主备传》:“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
讳疾忌医[huì jí jì yī]
【解释】:讳:避忌;忌:怕,畏惧。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
【出自】: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示例】:患着浮肿,而~,但愿别人糊涂,误认他为肥胖。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立此存照”》
【语法】:连动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比喻不认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