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俱吠陀》,全名《梨俱吠陀本集》,是《吠陀》中最重要的一部作品,是印度最古老的一部诗歌集。它的内容包括神话传说、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描绘与解释,以及与祭祀有关的内容,是印度现存最重要、最古老的诗集,也最有文学价值。
《梨俱吠陀》,印度古代《吠陀》文献中的一部,它和《阿闼婆吠陀》同为上古诗歌的总集,是印度现存最重要、最古老的诗集,也最有文学价值,全名《梨俱吠陀本集》。它在世界文学中放射着光辉,好像我国上古诗歌的总集《诗经》一样。
扩展资料
梨俱吠陀的诗篇多数都是赞颂诸多神灵的,但是也有少数讲到哲学问题。对梨俱吠陀最闻名的注解,是印度14世纪的赛衍那(sayana),他的梨俱吠陀梵文注解,是一部流传至今最闻名的注解。
赛衍那,生于南印度维阇耶那伽王国,生活在布卡一世(Bukka I )及其继承者哈里哈拉二世(Harihara )时期。他师父是当时的至尊学者湿婆耆那(Sarvajna)与沙迦蓝那陀(Samkarananda)。他的注解非常精细,几乎对每个字都进行了注解并引经据典。
并且这位伟大的婆罗门几乎注解了所有吠陀,学问真是很恐怖!当然,他注解的梨俱吠陀,块头也非常大,西方学者在翻译梨俱吠陀的时候,很多时候都要参考他的注疏。
“梨俱”(Rig),意为赞颂的意思,吠陀(veda),是知识、明的意思。其中的诗篇,是印度古人在祭祀、祭神的时候唱诵的,早期都是口耳相传,到后来才慢慢用文字记录了下来。
梨俱吠陀中记载的神非常多,但是其中的诗篇,有四分之一在赞颂天帝因陀罗。还有至少200首在赞颂阿耆尼火神(Agni)。因陀罗,在吠陀中是个很重要的神,但是到了后来,不知道为什么人们不怎么敬拜这位。转而敬拜这三位大神:梵天、湿婆、毗湿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梨俱吠陀
《梨俱吠陀》,全名《梨俱吠陀本集》,是《吠陀》中最重要的一部作品,是印度最古老的一部诗歌集。它的内容包括神话传说、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描绘与解释,以及与祭祀有关的内容,是印度现存最重要、最古老的诗集,也最有文学价值。
希望能帮助到你
梨俱吠陀 是《吠陀》四部中最重要、最古老、最具文学价值的一部。
该文献反映的时代是早期吠陀,也叫梨俱吠陀时代。
梨俱吠陀约编纂于公元前12-千9世纪,用梵文写成,既是印度雅利安人的宗教经典,又是具有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的文学作品。它是一部诗歌总集,共有1028首诗歌,以颂神为主,也有世俗诗歌。在诸神颂歌中,以战神因陀罗的颂歌最多,约占1/4。这些诗歌不仅反映了早期吠陀时代雅利安人的战争生活,而且也反映了雅利安人社会其他方面的一些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