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五岁时候智擒鳌拜,至今仍被传颂。可是冒着风险把他抓住了,为什么不直接鳌拜处死呢?这是康熙皇帝的又一高明之处,还是因为当时的他不敢这么做呢。
鳌拜此人是三朝元老,自皇太极时,鳌拜就领军南征北战,战功赫赫。公元1637年,鳌拜攻克皮岛;其后取得松锦大捷,之后追击李自成的农民军,击溃张献忠攻占四川。因此,鳌拜在两黄旗军中,威望甚高。我们先来说说鳌拜的战功有多少?
鳌拜在满清打天下时期立下过汗马功劳,军功赫赫,被称为满洲第一勇士,对满清也是忠心耿耿。崇德二年(1637),清军进攻牵制辽东的明军重要基地皮岛(今朝鲜?莸?,明军严阵以待,炮火齐发,形势紧急。鳌拜凭着蛮力奋勇冲杀,第一个登岛,与明军展开近身肉搏。皮岛被攻克后,鳌拜以此战役的功臣,皇太极封他三等男,赐号“巴图鲁”(勇士)。之后鳌拜又立下许多战功,位居护军统领,是八旗将领中具有较高地位的人物。入关以后,鳌拜又率军追击闯王的军队、驰骋疆场,奋勇杀敌,冲锋陷阵,为满清打了许多胜战。1646年鳌拜随肃亲王豪格(皇太极的大儿子)出征四川张献忠大西军,身先士卒,勇猛杀敌,在南充大破大西军军营,斩张献忠于阵,之后鳌拜等又继续深入,基本上肃清了四川一带的农民军因此以首功被顺治帝封为二等公,授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在(皇帝禁卫军司令),自此,鳌拜参议清廷大政。
除了军功外,鳌拜对皇太极也是忠心耿耿。公元1643年,皇太极病逝,长子豪格和多尔衮争夺皇位。当时担任镶黄旗护军统领的鳌拜手握重兵,与索尼等人誓死支持豪格。会议争论激烈时,鳌拜与其他将领甚至按剑起身,最后多尔衮不得不让位,让康熙的父亲福临继位。因此鳌拜对福临是有拥立之功的。也正因这一点,多尔衮执政后多次迫害鳌拜,但鳌拜依然没有向多尔衮屈服,所以孝庄皇后和顺治帝都十分信任鳌拜。
康熙五年十二月确定换地,但是正白旗迁出后的十一万多晌土地是远远不够镶黄旗二十余万晌的需要的,其他就要新圈民地。这样,所谓换地实际上就成为顺治以来的第三次大规模的圈地,但这个事儿是由于八旗内部矛盾所致,不能怪罪于鳌拜一人头上。
再说康熙对鳌拜的处理结果上,鳌拜被关在家里,不久之后郁郁而终,鳌拜的儿子们虽然受到了些许的牵连,但是在十几年后,他们都出来做了官,康熙五十二年,自己给鳌拜平反了。再后来雍正即位后,更了不得,也更说明问题,他给鳌拜恢复了名誉,还给了鳌拜一个新的封号,叫超武公。所以康熙并没有打算真的想除掉鳌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