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于俗世的现实意义?

2025-04-29 00:02:0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如果你是真心求答,我们欢迎
如果是故意找茬,拿佛教开玩笑,故意来抬扛的,因果自负

我就一句话,很简单,虽然不怎么好听,但是如果你有点智慧,我这一句就足够了

慧律法师的讲座,你还没有看到家

就这么简单,你承认吗?
你所提的问题,就说明了,你看的还不够多,了解的不完全
你还是好好的,从基本的多看点慧律大师的讲座吧

师父说的很清楚,所谓的放下,是指
完成你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内心无所着叫放下
不是什么事都不干,什么应酬都不去,那叫放弃,不叫放下

所以,你说外在的环境,没错,所以圣人的心叫
入万人之中,如入无人之境,意思就是说,该干什么还是依然干什么,但是内心却是如如不动,自在安祥,我赞叹你,随喜你,你继续去看慧律法师的讲座,必定会有满意的答案的

回答2:

生死如苦海,明白吗,恭喜你,你看到了现象。
一切唯心造,明白吗,恭喜你,你发现了症结。
修学戒定慧,明白吗,恭喜你,你找到了方法。
般若波罗蜜,明白吗,恭喜你,你解决了问题。

一切唯心造,须知,恶是心造,善也是心造。很多人只看到一面。你学什么,干什么,一辈子努力,不是为了过得更好吗?明白这一点而且这样做你就过得更好。

还不够吗?有!
更深层的意义是脱离生死苦海,究竟解脱,到达涅盘的彼岸。问题是怕你不明白或不相信!

总之,佛法对于出世和入世都非常大用。
关键是你能否,信,受,奉,行。???

另外,每个人从金刚经看到的不同。有的人看到的不止是断烦恼。
末法时代,劝您读过至少1000遍,才告诉我您看到了什么。

回答3:

佛法包含了世间一切法,佛弟子中也分为在家和出家人,出家人唯一以闻思修大小乘佛法精要为己任,而在家人则有别于出家人,故而对其的要求也不一样,佛法中也有世间修道和出世间修道两种,像金刚经那样的经典宣说的乃是最为深奥的胜义谛实相,不要说在家人,出家人闻思修一辈子也未必能明白,明白后也未必能证悟,所以对于此类经典的闻思必须依止善知识,还要根据自己的意乐和因缘来,其实佛法中有很多和现实联系非常紧密的开示,这些开示一般都明白易懂,又和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合拍,而且暗合佛法精要,在家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些此类法语。
在此推荐一些自己闻思过的
麦彭仁波切的《二规教言论》
龙树菩萨的《亲友书》
索达吉堪布的《佛教科学论》
另外还有很多人格教育方面的论典
智悲佛网上面的初机入门有很多,索达吉堪布在讲《入行论》的前8品也多多的联系了实际来演说,说了很多实际观察修过程中的解惑窍决。

回答4:

这就是人们出家的原因阿。
因为觉得俗世太多烦恼,太多诱惑和纠葛。出家可以免除这一切,所以才选择出家,以便更好的学佛。
但是就你的问题来看,你现在应该是处于无法出家或者暂时没有意愿的情况。
老实说,出家修行成佛是好渠道,但是在俗世修行也未尝不可。
在诱惑中得以保全自身的心智和信仰是很难得到的,而在这样的情况中实现,则此人必定大有作为。
个人愚见

回答5:

一部佛法有很多不同的诠释,一部经书也有很多不同的诠释,只要能用得上用得好就是好佛法、好方法。出家人学佛法是为了使自己出世了生死脱离三界,同时以大乘自渡渡人之胸怀传授佛法使世人能以自渡。还有每宗每派的见解有异同,以及传法之人的个人背也有异同,因而传法的方法也有异同,所以本人不枉加评论。

总之,金刚经传授的是方法,从理论方面着手,如何使用得当,就要看你本人,效果未必完全到位,烦恼未必能全断。能断的都是局部的,能全断的就是已得道、看破红尘的高人。修行未必能一步到位,是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只能从你条件所允许下先达到一个平衡,然后再从这个平衡跨越到另一个平衡,要如何平衡要看你自己的意愿和造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