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下,纯属个人感受,希望抛砖引玉!
---------------------------------------------------------------------------------------------------(分割线)
首先,老孟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也”,直白的翻译过来就是:“人的毛病,在于喜欢教导别人”,我个人觉得从老孟自己的角度他说这句话是为师者自省、自警的话。他是在告诫自己和后世的为师者,避免在不了解的事情上以盲指盲、自认高明,避免“以讹传讹,邪师过谬”的恶果!所以说孟子反对的告诫的是那些以盲指盲的“师”
而韩愈在《师说》中提到,“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可见韩愈的“师和道”是密不可分的,而道,就是孔孟之儒家提倡的思想,当然也包括“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也”的自省;其次、韩愈说“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完整地对教师的职责进行了论述,又提出了“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正符合了孔子“三人行必有吾师”的论断。
所以说,不要拘泥于老孟的某一句话就觉得他不提倡为师,他是警戒自己和后人,我们也应该多学习韩愈的相互学习的精神,对不?
我怎么觉得我有点“好为人师”呢?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是对学问(也就是“道”)的真诚态度。如果有人不知强以为之,虽知然知不深,在这种半瓶水的状态下还喜欢卖弄,这就很讨厌了。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就是斥责这种装x倾向。
柳宗元,韩愈提倡的"为师",是另一个层面的道理。问道有早晚,从师无先后,知之者为先知,先闻道者为师可也,不知者为后知,从师自然可以闻道,这是求知识的正确途径,也是做学问不怕物议的勇敢态度。柳韩所说与孟子并不矛盾。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