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构造解译

2025-05-01 03:16:0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活动构造是现今仍在活动的构造。它包括断裂、隆起和拗陷。活动构造常继承在老的构造基础上,因此在遥感图像上具有新、老构造影像叠加的特征,不易区别。在构造活动强烈地区形迹明显,图像上能直接判别;在构造活动微弱区形迹隐晦;在构造活动稳定区形迹不明显。活动构造常引发地质灾害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是环境遥感中重要的研究内容。

(一)活动断裂构造的解译

活动断裂的标志与断裂构造标志相似。活动构造在地貌上往往出现在不同的地貌景观的分界线上,或从特定的几何形态沿某一方向延展,在分界线上有断层崖、洪积扇、热泉、火山口等的线性排列,例如云南红河断裂带和鹤床—洱源断裂;高温温泉集中出露,它呈线状排列,延伸长,泉眼数量多、流量大,证明这两条断裂不但活动性强而且深切地壳深部。图8-18在第四纪沉降区活动断裂常以湖泊、沼泽、盐碱化和植被的定向排列而显示。如西藏西林沱幅卫星图像上,格仁错湖被北西向申札断裂所控制,沿断裂带有一系列的湖泊呈线状分布,影像十分清晰。活动断裂往往控制着水系的异常点,如水系的交叉点、分流点、汇集点、拐点等呈线状排列。河流由宽变窄或窄突变加宽等也是活动构造的标志。如广西钦州至防城一带,在卫星图像上芧岭江和防城河都发生左旋错动,河流形成倒钩状呈倒“L”形,其拐点呈北东向展布,它是防城—灵山活动断裂带的影像标志。活动构造还以明显的色调差异显示。一般情况下埋藏浅或活动性强的活动断裂,色调差异明显,反之则不明显。例如山东沂水幅卫星图像上;沂沭断裂由四条北北东向断裂贯穿全区,线性构造的两侧有明显的色调差异,中间呈浅色调,两侧呈深色调,在图像的北部活动断裂控制了上新世玄武岩的出露,说明沂沭断裂是活动断裂。

地震活动带,近代火山喷发区都是活动断裂的标志。例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1992年6月发生六级以上强烈地震,在遥感图像上可见到埃默森断裂向北西方向延伸,活动断裂使道路围栏和地面设施相对移动3.5—6m。

图8-17 广西南丹地区卫星解译略图

图8-18 滇西北地区活动断裂与温泉分布图

(二)新隆起的解译

断块隆起、阶梯状隆起、掀斜隆起和穹状隆起都是常见的新隆起构造。断块隆起和阶梯状隆起受活动断裂构造控制,其边界清楚,形状呈长条状、块状、圆形或不规则的环形。地貌上山脊线走向稳定,水系呈梳状,山麓交互地带发育着断层崖和洪积扇。例如陕西西乡卫星图像上北北东向钟家沟—堰口断裂具有多次活动的特征,影像清楚表明其北盘断陷下降,其南盘被多条线性断裂切割,并有节律性地上升形成阶梯状的隆起,影像十分清晰。掀斜隆起是大面积不均匀抬升而形成,在遥感图像上河流向一侧迁移,河谷深切,呈直线形,河曲不发育,而另一侧往往洪积扇呈带状分布。

(三)活动拗陷的解译

活动拗陷常发育在活动断裂带之间,地形上呈盆地、湖泊等,形状复杂,有三角形、槽形、多边形、菱形、新月型、纺锤形或斜列式等。它们受不同构造所控制,一般,槽形、长方形与张应力有关,菱形与扭应力有关,纺锤形与压应力有关,多边形和三角形是不同方向断裂切割而形成,活动拗陷的水系呈向心状、辫状,河流宽阔,河漫滩、牛轭湖和沼泽发育。根据拗陷的形态特征可分为断陷盆地、拉伸盆地和裂谷盆地。断陷盆地是在长期活动断裂基础上发育的,边界色调差异清晰,盆地内阶梯式地形发育并有洪积扇覆盖,如郯庐断陷盆地。拉伸盆地具有一定几何形态或组合特征如槽形、长方形、斜列式等。我国山西大同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呈北北东向斜列式排列,盆地边缘常有走滑断裂伴生并有断层三角面或叠置的洪积扇,地貌影像清晰。裂谷型盆地是由大型走滑断裂组成,水系的主流呈平行状水系,其支流呈梳状水系。山脊线走向稳定,延伸长,例如红河裂谷带等。我国活动拗陷盆地很发育,但差异性很大,有些拗陷盆地中第四纪堆积物厚达千米,有的仅几十厘米以至基岩出露。拗陷盆地往往发育着活动断裂,常发生一些地震,例如临汾盆地的强烈活动,造成1303和1695年发生两次8级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