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时,为何离得近的地方无震感,而远处会有呢?

2025-04-29 03:07:57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地震时,离得近的地方无震感,而远处会有震感的原因是这个地方是地震的圆心点。其实这样的描述是不太准确的,正常来讲,距离震中越近的地方,震动的感觉会越强烈。而地震波往外扩散的时候,能量会不断的减弱,那么距离震中越远的地方,震动的感觉会越来越弱。但是在震中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就是震中的中心位。

其实地震发生的时候地震波的扩散形式跟圆规是比较相似的,虽然在震中附近的区域会因为地震而发生剧烈的震动,但是圆心点却不会受到影响。而且由于地壳层非常的厚,而中心点的震波非常的短,因此在这一个点的震动几乎是不能感觉到的。但是一旦离开了中心点,震中附近区域的震动就会非常的强烈。

而且地震发生的时候跟龙卷风发生的过程是非常相似的,虽然龙卷风涉及的区域会受到强烈的大风的影响和破坏,但是如果位于龙卷风的中心,却是最安全的,也不会感觉到大风。所以说地震的时候唯没有震感的地方其实就是在地震发生的中心点,但是只有这一个点而已。

排除了中心点以后,地震的震感的规律就是越接近中心,震感越强烈,这是两者矛盾的地方。因此并不能笼统的下定论认为离得近的地方无震感而远处会有,这个结论其实只针对了震中中心点这一个位置。而当离开了地震的中心点以外,越靠近震中的地方,由于地震释放的能量非常的大,于是地震就很强烈。

而离得远的地方,因为地震的热量在传递的时候会逐渐减弱,于是距离震中远一点的地方,由于地震传递过来的能量已经减弱了,因此就不会感觉到强烈的震感了。直到地震能量已经减弱到0额以后,远处的地方就感觉不到震感了。

回答2:

因为在地震的时候,地震波也会随之产生,在一定的时间内传播到更远的地方,同时地震波的传播方向并不是单一的,具有弹性的地震波会向震源向四周传播。

回答3:

地震的波动是放射型的扩散,所以远一点的波动很大,而震中心是相对稳定的,但是破坏性很强。

回答4:

这是因为地震发生时,地壳运动所散发的能量会向四周散去,对于远处所散发的能量更多,从而给人带来的震感也就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