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欠工资起诉需要材料;起诉状;证明当事人主体资格的材料;受委托代为起诉的,应提交原告的授权委托书;证明劳动合同法律关系或事实劳动法律关系存在的材料,如劳动合同、工资单等;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书、送达回证、不予受理通知书等证明劳动法律关系已经经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先行处理的材料。
农民工讨薪应该先申请劳动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后,才可以向提讼。可以向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
劳动者如果出现工资被拖欠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方式维权:可以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反映情况和投诉,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向用人单位发布责令整改通知,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也可以直接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公司所在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依法支付拖欠工资。
被拖欠工资时讨回工资的方法:
1、协商。被拖欠工资时,其实最好的方法是先跟用人单位协商,因为若是协商成功,相对于其他方法来说更加省时省力省财。协商不能解决的,可以通过下列法律途径解决。
向当地劳动监察机构投诉举报。第一,要找对劳动监察机构,劳动监察机构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局)下属的事业单位,在省一级叫劳动监察总队,在地市一级叫劳动监察支队,在区县一级叫劳动监察大队。第二,本人亲自带着身份证及复印件一份,所签订的劳动合同一份(或其他能证明劳动关系的书面材料),填写投诉书即可。
2、仲裁。可以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但要特别注意的是申请仲裁的时效,要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3、诉讼。可以在被拖欠工资的第一时间就申请支付令,但是只要用人单位提出书面异议支付令就自动失效了,还不如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在劳动仲裁过后不服仲裁结果或者仲裁过后用人单位仍不支付工资,都可以向法院再次提起诉讼。
欠薪起诉流程具体如下:
起诉,即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
立案审查,符合立案条件,通知当事人7日内交诉讼费,交费后予以立案;不符合立案条件,裁定不予受理。如果对裁定驳回起诉不服,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受理后,法院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15日内进行答辩,通知当事人进行证据交换,可根据当事人申请,作出财产保全裁定,并立即开始执行;
排期开庭,提前3日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承办人;公开审理的案件提前3日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合议庭成员,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询问是否申请回避法庭调查:当事人陈述案件事实。举证质证,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人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双方当事人就证据材料发表意见。法庭辩论各方当事人就有争议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辩论和论证。在法庭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协议解决纠纷。如果达成调解协议,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签收后生效,当事人履行调解书内容或申请执行;未达成调解协议,合议庭合议作出裁决;
宣判同意判决,当事人自动履行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或向我院告诉庭提出执行申请;不同意裁判,需要分情形区分对待,裁定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判决: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欠薪诉讼时效是三年,最长20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法律依据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四条 【劳动争议当事人的协商和解】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第五条 【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程序】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九十一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
(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
(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四)解除劳动合同后,未依照本法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