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妹妹,吃了二年的中药,治到这种程度,肯定是药不对症了,你可以不用在吃了。或者换个中
医吧。
建议你还是换一位中医师吧。这样的方子肯定是从书籍上抄来的吧,现代的中草药没有古代那么有效了。如果是肺热的话,一般在3-6副中药就会有效果了,不用2年的时间。
吃药不忌嘴等于没吃,药如果有效果一周之内就会有很大改善,两年没好说明医生水平实在。。。
Maggie,这里先给你讲个故事,是出自《打开疾病的黑盒子》的引子: 许多“病”,只有自己才能“治”
我的一位密友,她家先生是一所著名学府的副教授,从事计算机软件研发,他跟我讲过一个受到医生“惊吓”的啼笑皆非的故事。
几年前的一个暑假。所谓暑假,当然通常是针对老师或学生而言,是的,那时他在读博士。一天,他脸上出现了红色的点点,又痛又痒,比较爱惜自己的他,立马到校医院就医,校医诊断为湿疹,医生一边给他开药,一边明确地告诉他,此病无有效药物治疗。
出了校医院,他心里想,这校医大概就是一些二三流的医生吧?脸上起了一些点点就无药可治了?他拿了药之后转身就去了市里一家最著名的医院皮肤科,挂了一个专家号。这大概也是常人的心理,要求证一个结论的时候,总要找出一种反差来。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在这所医院的皮肤科,这个主任医生得出的结论居然和校医的一样!
他拿着处方却没有划价取药,因为开的药和校医开的都差不多。回学校的路上,他不免有点沮丧,二十多岁的韶华,就得了被医生断定的“无有效药物治疗”的湿疹;也不免感慨,在专业学习中,导师们总说“方法就在前面”,只有已知和未知的区别,不存在有和无,甚至绝不可以说“无”。他笃信老师的教导,并且凭着这一信念解决过许多科研难题,可是,救死扶伤的医生说出“无”字怎么就那么轻松呢?
郁闷之下,他到一个小馆子叫了几个小菜两瓶啤酒,不过想起医嘱,不能饮酒,只好作罢。回到宿舍,犯起了“职业毛病”,研究!他上网检索“湿疹”,网上关于湿疹的解释倒是非常全面,而且他也深信其专业权威,可这权威的解释更让他头皮发紧,无论是中医的解释还是西医的解释,都说湿疹有反复发作的特性,这多痛苦啊!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的这位博士一边使用校医院开的药,一边体会“反复发作”的滋味,一边还饶有兴趣地研读网上关于湿疹的介绍。资料说根据皮肤类别分为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和慢性湿疹;还有根据发病年龄、性别和患病部位的诸多分类,发病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因素、感染因素、药物因素、饮食因素以及其他因素,可是医生就笼而统之地说“湿疹”,并且下结论“无有效药物治疗”。他心中不快,但却没有解决的办法,也不可能去找医生理论,医生总是“有理”的。
几天以后,他回了一趟老家,到家的时候还为忘记带药而懊恼,不过因为在家待的时间很短,“将就”几天也应该无大碍,这么想着也就宽心了。
回学校急不可耐地用药,用药归用药,痛和痒一样都不耽误。这岂只是反复发作?而且是持续发作,一次给家里打电话的时候,跟母亲唠叨自己的病症,他妈妈心疼地抱怨:“这么严重的病在家的时候怎么不说呀?”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是啊,在家的时候脸上的点点并不那么痛和痒,而且几次违背医嘱喝酒了!
博士开始疑惑了。一天傍晚,脸上有点痒,他用下午洗过脸的水洗了一把脸,更痒了,他想,是不是这水惹的祸?半个多月来,几乎天天是这样“节约用水”。他说,因为管道维修,他所在的宿舍楼停水,他每天用水必须下楼提水,由于夏天用量比较大,加上时间很紧,他采取了一个自鸣得意的方法:循环用水。尤其是洗脸,洗过之后通常都要再用一两次。他感觉是水闹的,于是决定不惜时间和体力,每天多提几次水,再也不用“剩水”洗脸了。
接下来的一两天,脸上感觉舒服多了。是药物的作用还是用水的改变导致的呢?博士自有博士的方法,他决定试验,先停药。随后的一周,他的脸越来越爽了,脸上的点点消失了!
故事的进展没有丝毫悬念,他的湿疹好了。博士说,从逻辑思维的习惯说,他并没有反复发作的可能,他说:“我左等右等,一直在等我的湿疹发作,现在已经过去五年了,再也没有发作过,我想请问栾博士,哦,现在应该叫你栾医生了,这叫反复发作吗?这叫无有效药物治疗吗?”
亲爱的读者,也许你觉得这个故事平淡无味,但正是这么一个平淡无味的故事驱使我写下了这本书。我在广州中医药学院攻读中医药硕士、博士的五年里,亲历或听说的惊心动魄的医案成百上千,甚至许多关乎性命,但这个算不上医案的“医案”却让我思索良多。时间过去几年了,我们没有必要追寻当年的那个校医和皮肤科专家是否是误诊,虽然误诊是当下医疗中的“顽疾”,我思考更多——更希望我的读者、患者反复思考并践行的是,这位博士的思维。这也是我求学期间不断思考的话题,当然也可以断言,是我今后几十年行医生涯中必须经常遇到的挑战,医生应该怎么诊断才能不至于误人性命或误人钱财?对于大家而言,疾患难免,又有多少疾病可以学习这位博士,用一种思维给自己“疗病”?所以,这个平淡的故事是我写作本书的动机,传达故事背后的道理和哲学是我写这本书的使命。
如果大家理解了我以博士自己治湿疹的经历作为本书引子的深意,就理解了本书的一半,为打开健康的黑盒子提供一种思维,就成了你我共同的幸福。当然这不够,我更要帮助读者找到应对常见疾病的方法,说俗气一点就是提供常见疾病的“解决方案”,这就是书中“开方”的含义。
我很希望大家能通过本书体会并享受到鲜活、丰满、灵秀而快乐的健康!
相信看完这个故事你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如果有什么可以帮到你的可以继续留言,呵呵,祝好~PS:我的本意不是兜售这书,而是希望每个患者可以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寻找原因,源头找出来了,问题也就很容易解决。
痘痘不要太在意,平时饮食调理,炎症时消炎,放宽心态,不要太在意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