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在5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
梅兰芳的艺术造诣正如北大书法史巨匠李志敏的狂草一样耐人回味,可谓炉火纯青、臻入胜境。其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并先后培养、教授学生100多人。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梅巧玲之孙梅兰芳继承并发展了梅派艺术,当时的男旦艺术在京剧史上出现了“梅尚程荀”四大名旦,让整个京剧发展步入了巅峰时期,这是京剧走向兴盛的重要标志。
梅兰芳旦行立派也是从“梅派”开始的,而京剧行当中梅兰芳最擅演的是“旦”,故梅兰芳是中国旦角创艺立派的第一人。
梅兰芳为喝倒彩的人三鞠躬:
20世纪20年代,京剧《霸王别姬》红遍中国,梅兰芳饰演的虞姬惟妙惟肖,赢得很多人的喜爱。
一次,梅兰芳演出时。有位老者在台下喝起倒彩:“什么名角,舞剑都走了样,还敢登台!”随后,便起身离开了。演出结束后,梅兰芳问起此事,有人劝解道:“一个老头胡言乱语,您何必在意!”梅兰芳没再多言,而是托人打听到了老者的住处。
这天,梅兰芳来到老者住处,一见面便鞠躬说:“我戏演得不好。特来向您求教。”老者却一口回绝:“你可是名角,我哪敢指教。”梅兰芳又鞠了一躬,说:“晚辈一心想弘扬国粹,希望能得到您的指点。”老者还是摇摇头,梅兰芳继续鞠躬恳求。
老者这才说:“看你如此有诚意。我就指点一二吧。其实你演得很好,美中不足的是你舞了男人的剑法,这与虞美人的身份不符啊!”梅兰芳听完,当即跪拜,向老人求教。
那之后,梅兰芳跟老者学习了男女不同的舞剑方法,并应用到表演中,收到良好效果。
梅兰芳之青衫亦为都中第一流人物,梅兰芳在5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
梅兰芳的艺术造诣正如北大书法史巨匠李志敏的狂草一样耐人回味,可谓炉火纯青、臻入胜境。其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并先后培养、教授学生100多人。
梅兰芳的评价:
梅兰芳的到来,改变了长久以来西方对中国艺术所持的“异国情调”的说法,中国戏剧“有这样的悠久的历史”,非但没有走向僵化,在这些五光十色的固定形式之中,却跳动着生命盎然的脉搏。
梅兰芳的舞台动作——手的艺术表现力,他说:“我没有在舞台上看见过任何一个女演员,能像梅兰芳那样传神地表现出女性的特点。”此外,他还深深折服于梅兰芳“表演节奏的巨大力量”,相比之下,他感到苏联戏剧的“很多缺陷”。他认为梅兰芳在苏联的演出对苏联戏剧产生持续的“特殊影响”。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梅兰芳
梅兰芳的艺术成就成为了中国戏曲艺术体系的代表和标志。梅兰芳的一生是创造美的 一生,是追求光明的一生,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一生,是色彩斑斓的一生。
梅兰芳创造了集京剧旦角艺术之大成,融青衣、花旦、刀马旦行当为一炉的表演形式和甜润、平和、优美、动听的梅腔,世称“梅派”,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合称“四大名旦”,影响很大,当推首席。有资料说旦行立派从“梅派”开始,尽管此观点存有争议,却足以证明梅派的地位和价值。
梅兰芳艺术道路经历了3个不同的发展阶段:①从他开始演戏到1915年前后,是以继承传统为主,演出的剧目多为正统唱功戏。②从1915年到抗日战争前夕,是他创造精力最为旺盛的时期。他不仅连续排演了一些时装新戏,还致力于古装新戏的创造和传统剧目的加工整理,完成了京剧旦角表演艺术上的重大革新,突破了传统正工青衣专重唱功、不很讲究身段表情的局限,将花旦和刀马旦的技巧融进青衣表演中。他还排演了一些歌舞成分较重的剧目,丰富了京剧的表演。并对舞台美术、布景、化妆和音乐进行了重大的有突破性的改革,一直为后人所继承。③从抗日战争胜利重返舞台到逝世,是他艺术生涯的最后阶段。这一阶段他的演出虽然不多,但对人物塑造更富于内在魅力,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梅兰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还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的艰苦岁月中,他身居沦陷区,不怕威胁利诱,蓄须明志,拒绝演出,靠写字卖画为生,一直坚持到抗日战争胜利,表现了一位艺人崇高的民族气节。建国后,他赴朝鲜进行过多次慰问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演出。
据不完全统计,梅兰芳一生所演出过的京昆剧目不下200出,其中有传统的,改编的和新创作的,也有时装新戏,还有古典歌舞剧。从角色行当看,有青衣、花旦、闺门旦、刀马旦,也有反串小生等行当。他的代表剧目有京剧《洛神》、《霸王别姬》、《嫦娥奔月》、《奇双会》、《孽海波澜》、《宦海潮》、《邓霞姑》、《一缕麻》、《牢狱鸳鸯》、《黛玉葬花》、《千金一笑》、《俊袭人》、《廉锦枫》、《红线盗盒》、《凤还巢》、《天女散花》、《麻姑献寿》、《西施》、《太真外传》、《宇宙锋》、《贵妃醉酒》、《抗金兵》、《穆柯寨》、《穆桂英挂帅》等。
梅兰芳先生是我国杰出的京昆旦行表演艺术家,举世闻
名的中国戏曲艺术大师。他是中国京剧史上鼎盛期和新中国
成立后繁荣时期承上启下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以其精妙的
艺术和高尚的品德,赢得全国人民的热烈赞赏。
自己看:http://baike.baidu.com/view/80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