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之土壤地理:隐地带性土壤是非地带性土壤吗?

2025-04-26 02:50:2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三)非地带性土壤(隐域性土壤)分布
由于地带内局部非地带性因素(如地形、母岩、人类活动等)的影响,在地带性土壤内部分布着一些非地带性的即隐域性的土壤。在平潭、连江、长乐、福清、罗源等沿海县市的潮间带,由于受海水浸渍,发育盐土、咸土,(有的咸土田熟化为埭土);在风沙较多地方发育风沙土;在闽江沿岸还有冲积土。沿海地区还受强烈的风力与海水的搬运、堆积作用,在一些迎风的基岩裸露的丘陵台地,残积着浅薄的粗骨土。因母岩不同,成为粗骨性红壤、粗骨性黄壤。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非地带性土壤是水稻土和旱作土壤。

是的,二者表达的意思一样。

地带性土壤是指主要由地方性成土因素(如母质、地形、水文地质等)作用下形成的、呈斑状星散于地带性土壤之中的土壤。地形、母质或年龄等地区因素的显著影响超过气候
和植被的正常作用。其形成和分布虽不受生物气候地带的严格制约,但仍与一定的生物气候条件相联系。其分布范围较显域性土壤宽,如草甸土、沼泽土广泛分布于各地带的河、湖冲积平原。根据起主导作用的地方性因素,可划分为水成土壤、盐成土壤、岩
成土壤和高山土壤等发生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