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王朝 1910年,日本强行吞并朝鲜半岛,朝鲜王朝灭亡,李拓成了末代皇帝。 朝鲜王朝。。 最后一位君主 李坧 朝鲜纯宗(1874年2月8日-1926年4月25日)讳李坧,字君邦,号正轩, 谥号文温武宁敦仁诚敬孝皇帝,是朝鲜高宗皇帝李熙的儿子、大韩帝国第2代皇帝、李氏朝鲜第27代(末代)君主,于1907年7月20日-1910年8月22日期间在位。他是因为高宗皇帝被日本强逼退位而即位,年号隆熙,所以又名隆熙皇帝。日韩合并在他任内发生。他其后被日本废为昌德宫李王,安葬在京畿道近郊南杨州市金谷的裕陵。
朝鲜王朝最后一位皇帝是:纯宗文温武宁敦仁诚敬孝皇帝 李坧 李拓简介: 在世时间 1874年2月8日—1926年4月25日 在位时间 1907年7月20日—1910年8月22日 朝鲜纯宗讳李坧,字君邦,号正轩,是朝鲜高宗皇帝李熙与明成皇后仅存之子。大韩帝国第2代皇帝、朝鲜王朝第27代(末代)君主,于1907年7月20日—1910年8月22日期间在位。因高宗皇帝被日本强逼退位而即位,年号隆熙,所以又名隆熙皇帝。日韩并合在他任内发生。其后他被日本废为昌德宫李王,安葬在京畿道近郊南杨州市金谷的裕陵。 1874年甲戌(高宗十一年,清 同治十三年)二月八日生于昌德宫之观物轩。1875年(清 光绪元年)乙亥获清朝册封为王世子。1897年大韩帝国成立改称皇太子。1907年(韩 光武十一年,清 光绪三十三年,日本 明治四十年)7月20日在昌德宫仁政殿即位。改当年为隆熙元年。 朝鲜王朝皇帝时期(1907-1910) 纯宗即位四日后,7月24日,在京城的日本外相林董和朝鲜统监伊藤博文将韩国总理大臣李完用唤至统监府,交给他事先拟好的七款《日韩协约》草案。李完用立即召开内阁会议,一字不动地通过了这一协约,当晚李完用在伊藤住所签字,史称《丁未七款协约》(第三次日韩协约)。协约内容是:第一、韩国政府在改善施政方面,必须接受统监的指导;第二、韩国政府制定及采取重要的行政措施,均须事先得到统监的同意;第三、韩国的司法事务,须与普通行政事务区分开;第四、韩国高等官吏的任免,须经统监同意;第五、韩国政府应任命统监所推荐的日本人为韩国官吏;第六、不经统监同意,韩国政府不得聘用外国人;第七、废除明治37年(1904年)(编者注:清 光绪三十年)8月22日签订的《日韩协约》第一条(即废除日本人为财政顾问制度)。该协约还附有秘密《备忘录》,其要点如下:一、除保留一个大队兵力担任皇宫守卫外,其余韩国军队全部解散;二、韩国政府应任命日本人担任各部次长(相当于副部长),内务部警务局长、内阁秘书长、各部秘书官及各道事务官等;三、韩国聘用的一切顾问,均予解聘;四、由日本人和韩国人共同组成最高法院由日本人担任院长和总检察长;3个高级法院,由5个日本人分别担任审判官、检察官和书记官,8 个地方法院,由日本人担任院长和检察长;131个区法院,审判官和书记官中各有1个日本人;五、新设9个监狱,由日本人任典狱官。7月27日,日本又迫使韩国卖国政府公布《新闻法》,7月29日,发布《保安法》,剥夺了韩国人民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的一切自由。3月1日,开始强行解散韩国军队。这一行动激起了第二次反日义兵斗争。从此,开始了由日本人作为次官,实际掌握中央及地方行政大权的时期。 为加速吞并韩国,日本在韩国加强了军事警察统治。统监府成立时,在韩国的日本宪兵约有800人,1907年(编者注:清 光绪三十三年)末已增为2千多人,1908年(编者注:清 光绪三十四年)更达到8,600多人,宪兵特务遍布韩国各地。日本过去在韩国只有1个师团的兵力,统监府成立后到1908年5月前,又增加1个旅团,两个步兵联队(团)和1个骑兵联队。对韩国人民的反抗,采取了残酷迫害和血腥镇压的措施。据统监府显然是缩小的官方统计,从1907年7月到1908年底,就杀害了近一万五5千名反抗日本的韩国人。 1909年(编者注:清 宣统元年)春,日本外相小村寿太郎令外务省政务局长仓知铁吉起草关于韩国问题的文件。仓知铁吉拟订了吞并韩国的《对韩政策的方针》和《对韩施政大纲》。3月30日,小村向首相桂太郎提交了这两份文件,桂太郎当时即交给内阁考虑。4月10日桂太郎、小村和正在东京的韩国统监伊藤3人就吞并韩国问题密谈。伊藤表示完全同意两个文件。7月6日日本内阁通过了文件,并得到天皇批准。《对韩政策的方针》即关于日韩合并的决议规定:“在适当时机断然实行韩国之合并。使合并后之韩国成为(日本)帝国版图之一部分。”《对韩施政大纲》则主要有以下内容:在合并韩国时机到来之前,须“在韩国驻扎必要之军队,并增派大批宪兵及警察”;“将韩国铁路移交日本政府的铁道院掌握”;“尽可能多地向韩国移民,以加强日本势力”;“进一步扩大在韩国中央政府及地方官厅的日本人官吏的权限”,等等。7月12日,日本又强迫韩国政府签订“协约”。韩国政府向统监府司法厅交出司法权和监狱事务。接着又取消了韩国政府的军事部。 1909年6月14日,伊藤博文辞去统监职务,副统监曾弥荒助升任统监。伊藤的去职,标志着朝鲜统监政治时期的结束,进入合并时期。在合并时期,主要是具体实施吞并朝鲜的方案和取得国际上帝国主义的支持。1909年10月,伊藤博文到中国东北活动,计划与俄国财政部长柯科夫措夫密谈,一则密谋进一步掠夺中国东北权益,二则事先征得沙俄对日本吞并朝鲜谅解。10月26日,朝鲜爱国志士安东根在哈尔滨车站刺死了伊藤博文。12月22日,李在明伏击了李完用,使李完用身负重伤,险些丧命。 伊藤被刺大大震惊了日本帝国主义。日本政府趁机煽动复仇情绪,为吞并朝鲜制造舆论。军政首脑山县有朋、大隈重信、寺内正毅等劝说桂太郎内阁立即吞并朝鲜,有的公开发表声明、谈话,敦促政府采取果断措施。御用报刊也推波助澜。“朝鲜问题同志会”、“偕乐园”等组织纷纷出笼,四处演说,鼓吹吞并朝鲜。1910年(编者注:清 宣统二年)初,在日本第26届议会上,在野党议员组织“中央俱乐部”,向首相提出质询,要求追究“推动合并不力”的现任统监曾弥荒助的责任。1910年春,曾弥荒助回东京治病,日本政府遂将其解职。5月30日,任命陆军大将、前陆军大臣寺内正毅出任统监。6月3日,日本内阁通过了《对韩国施政方针》。按照这一方针,吞并朝鲜后,设立总督府,“总督直接隶属于天皇”,在朝鲜“有统辖一切政务之权限”,“委总督以大权,有发布有关法律事项、命令之权限”等。寺内正毅又据此拟订《合邦处理方案》,方案包括变更朝鲜国名等22项条款。 昌德宫李王时期(1910-1926) 1910年(编者注:清 宣统二年)8月22日,汉城的日本军、宪、警全部出动,警戒全城,城门、要冲、大臣住宅和皇宫更是戒备森严。下午1时,召开了御前会议,总理大臣李完用说明与统监府交涉经过,强调“韩日合邦”不可避免,并宣称全体大臣一致赞成合邦。下午4时,李完用到统监府,提交了纯宗皇帝授予签约的委任状。李完用和寺内正毅在《日韩合并条约》上正式签字。 《日韩合并条约》共计八条,第一条规定:“朝鲜皇帝陛下将朝鲜之一切统治权,完全永久地让与日本皇帝陛下”。第二条规定,“日本皇帝陛下接受前条所举之让与,且允许将朝鲜全部合并于日本帝国”,等等。同年9月30日,日本公布朝鲜总督府官制,任命寺内正毅为第一任总督,10月1日起成立总督府。总督府在朝鲜推行了以“皇化”(奴化)为目的的“日韩一体”的同化政策,以毁灭朝鲜民族。在日本军人总督手下,对朝鲜实行军人武断统治,由宪兵司令官担任警务总长,禁止朝鲜人结社、集会,取消了言论和新闻自由。此外还颁布《朝鲜教育令》,对朝鲜进行奴化教育,强迫朝鲜人以日语为“国语”,强制各级学校用日语教学。日本对朝鲜的经济命脉也进行全面的控制。在吞并朝鲜后10年内,日本殖民者从朝鲜农民手中夺取了一半以上的土地,仅东洋拓殖会社就霸占10多万公顷的土地。朝鲜75%的农民由于失去土地而沦为佃农、半佃农。在吞并朝鲜的头4年中,殖民者将租税提高了4-5倍。日本殖民者还不断增加朝鲜粮食和原料的输出。从1910-1919年,按价值计算,大米输出增加了17倍,大豆增加了 3倍多,棉花增加了26倍。为巩固其殖民统治,日本政府还不断向朝鲜移民。从此,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朝鲜,沦为日本直接统治的殖民地。李坧则被降为“昌德宫李王”,软禁在这座五百年历史的悠久宫苑中,成了自己国家土地上的异国囚徒。 李坧幼年因被宫女下毒暗害,所以身体受到损害,不能生子。立弟李垠为皇太弟,后改称皇太子。1926年(编者注:中华民国十五年),纯宗因病去世于昌德宫大造殿,终年五十二岁。日本朝鲜总督府为了收买人心,为其举行了隆重的国葬仪式。纯宗安葬在汉城近郊金谷的裕陵。 皇后 他有两位皇后:纯明孝皇后闵氏及后妻纯贞孝皇后尹氏,两位皇后都没有给他留下子裔。 纯明孝皇后闵氏(籍骊兴)
皇帝。 朝鲜王朝。。 最后一位君主 李坧 朝鲜纯宗(1874年2月8日-1926年4月25日)讳李坧,字君邦,号正轩, 谥号文温武宁敦仁诚敬孝皇帝,是朝鲜高宗皇帝李熙的儿子、大韩帝国第2代皇帝、李氏朝鲜第27代(末代)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