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平行世界理论的逻辑前提是因果性不存在。这起源于海森堡提出的“测不准原理”,即我们无法同时精确测定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如果位置越确定,则动量 越不确定,反之亦然。导致测不准的原因是你无法确定可观测量,因为你对一个粒子进行观测时,你必然对它施加了影响(例如用光波或者其它粒子),因此它的观 测量显然是发生了变化的。因此哥本哈根学派的量子物理描述中中描述微观粒子往往用的是统计概率,这也是目前物理学的主流。“测不准原理”是经过实验验证了 的,但哥本哈根学派领袖波尔把物理解释提升到了哲学层面,提出著名的互补原理。他指出,在物理理论中,平常大家总是认为可以不必干涉所研究的对象,就可以 观测该对象,但从量子理论看来却不可能,因为对原子体系的任何观测,都将涉及所观测的对象在观测过程中已经有所改变,因此不可能有单一的定义,平常所谓的 因果性不复存在。这就是平行理论的理论基础,摒弃了因果性。平行理论是这种理论的极端推理。 需要指出的是: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解释是一开始就受到爱因斯坦激烈反对的。爱因斯坦说过一句著名的话:“上帝不是在掷骰子”。不过目前还找不到更好的方法来代替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解释,不过我还是相信爱因斯坦的观点,这个时间还是存在因果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