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蜂过冬不吃东西,在2摄氏度以下冬眠,平时主要吃昆虫,或者一些甜食,马蜂还会吃昆虫的尸体。
天渐冷时,受精雌蜂纷纷离巢寻觅墙缝、草垛等避风场所抱团越冬,气温越低抱团越紧,气温稍高则抱团松散,温度高于7℃时便开始散团。
翌年春季,存活的雌蜂散团外出分别活动,自行寻找适宜场所建巢产卵,所产的受精卵形成雌蜂,未受精卵形成雄蜂,随着职蜂增多,蜂巢逐渐扩大。
气温在12~13℃时,胡蜂出蛰活动,16~18℃时开始筑巢,秋后气温降至6~10℃时越冬。春季中午气温高时活动最勤,夏季中午炎热,常暂停活动。
晚间归巢不动,有喜光习性,风力在3级以上时停止活动,相对温度在60~70%时最适于活动,雨天停止外出,在500米范围内,胡蜂可明确辨认方向,顺利返巢,超过500米则常迷途忘返。
城市树木花草增多为马蜂提供了丰富的昆虫和蜜源等食物,垃圾堆里也有大量适合马蜂吃的食物,使生于野外的马蜂越来越多地迁居 城市筑巢。
成虫可喂水果(如熟透的苹果、桃等);水分较多的青菜;糖蜜;瓜皮等。但冬天天冷时(一般5-10℃以下)马蜂进入冬眠状态,就不吃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