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水稻,如果大概一年是1-2茬,根据是在南北方而分。
如果拿这跟钻石,石油相比,上亿年才形成的哈。。。
小麦水稻的生产周期简直短的不能再短了。。。。嘻嘻
如果是跟其他东西相比。比如流水线上生产的饮料,或者是其他生产技术非常成熟的产品,
小麦和水稻的生产周期,又显得很长。
按照产业经济学的一些内容(不好意思具体我忘记了),是对周期的划分有相当详细的方法的。
但是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划分的界限又不尽相同。
如果您感兴趣,不妨参看《产业经济学》任何一版本都会讲。
生产周期的长短,对于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的学习,没有太大的意义。只要知道有这样一个概念,就好了。至于宏观部分,也只有在研究特定的产业,行业的时候,已经脱离的宏观研究范围啦,,,可能有些用途。比如,研究产经。
弹性,既有需求弹性,又有供给弹性。
一般来说,粮食的供给又天气情况,耕地面积等等决定。
耕地面积,长期都是比较稳定的。按照国家规定,土地的使用方式是不可以随便更改的。耕地就是耕地,建筑用地就是建筑用地。
天气情况,只要不是大灾之年,以目前国家的技术水平,影响也不大。
总结起来,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粮食的产量是相对稳定的。
也就是说,在一定时间内,粮食的供给量也是相对稳定的。
所以,粮食的供给,是缺乏弹性的。不会因为价格的变化,而产量也发生巨大变化。
而粮食的需求,主要是人们的口粮,又人们的喜好,粮食的价格,人们对粮食价格未来走向的预期,其他替代品的价格等等决定。
因为小麦和水稻有一些替代品,所以如果它的价格发生了变化,人们可能转而消费别的东西,比如玉米,也可以当主食。但是中国人对于大米的需求是相对稳定的。所以,也可以说,中国人对于水稻的需求也是缺乏弹性的。
生产周期肯定是长的,因为这期供需的不平衡产生的价格变化不能立马通过供给变化进行调节,要下一期种植、收获时才可以,而这里是有时滞的。
缺乏弹性,因为粮食是必需品,价格提高,消费量不怎么下降,总不能饿肚子吧。价格降低也不见得答复提高消费量,一顿饭吃多少总是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