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一共有几种细菌?具体有哪些?

2024-11-28 00:38:1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细菌的分类
细菌(Bacterium)是属于原核型细胞的一种单胞生物,形体微小,结构简单。无成形细胞核、也无核仁和核膜,除核蛋白体外无其他细胞器。在适宜的条件下其相对稳定的形态与结构。一般将细菌染色后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可识别各种细菌的形态特点,而其内部的超微结构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细菌的形态对诊断和防治疾病以及研究细菌等方面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一节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观察细菌常用光学显微镜,通常以微米(Micrometer,um;1um=1/1000mm)作为测量它们大小的单位.内眼的最小分辩率为0.2mm,观察细菌要用光学显微镜放大几百倍到上千倍才能看到。
细菌按其外形主要有三类,球菌、杆菌、螺形菌。
一、球菌(Coccus)
呈圆球形或近似圆球形,有的呈矛头状或肾状。单个球菌的直径约在0.8~1.2um左右。
由于繁殖时细菌细胞分裂方向和分裂后细菌粘连程度及排列方式不同可分为:
(一)双球菌(Diplococcus):在一个平面上分裂成双排列,如肺炎双球菌、脑膜炎双球菌。
(二)链球菌(Streptococcus):在一个平面上分裂 ,成链状排列,如溶血性链球菌。
(三困顷)四联球菌(Micrococcus tetragenus):在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上分裂,以四个球菌排呈方形,如四联加夫基菌。
(四)八迭球菌(Sarcina):在三个互相垂直的平面上分裂,八个菌体重叠呈立方体状,如藤黄八叠球菌。
(五)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在几个不规则的平面上分裂,则菌体多堆积在一起,而呈葡萄状排列,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球菌是细菌中的一大类。对人类有致病性的病原性球菌(Pathogenic coccus)主要引起化脓性炎症,又称为化脓性球菌(Pyogenic coccus),其中革兰氏阳性菌主要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革兰氏阴性菌包括脑膜炎球菌和淋球菌前尺粗等。
二、杆菌(Bacillus)
各种杆菌的大小、长短、弯度、粗细差异较大。大多数杆菌中等大小长2~5um,宽0.3~1um。大的杆菌如炭疽杆菌(3~5um× 1.0~1.3um),小的如野兔热杆菌(0.3~0.7um×0.2um)。菌体的形态多数呈直杆状,也有的菌体微弯。菌体两端多呈钝圆形,少数两端平齐(如炭疽杆菌),也有两端尖细(如梭杆菌)或未端膨大呈棒状(如白喉杆菌)。排列一般分散存在,无一定排列形式,偶有成对或链状,个别呈特殊的排列如栅栏状或V、Y、L字样。
螺形菌(Spirillar bacterium)
菌体弯曲,可分为:
(一)弧菌(Vibrio)菌体只有一个弯曲,呈弧状或逗点状。如霍乱弧菌。弧菌属(Vibrio)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尤以水中为多,有100多种。主要致病菌为霍乱弧菌和副溶血弧菌(致病性嗜盐菌)。前者引起霍慧镇乱;后者引起食物中毒。
(二)螺菌(Spirillum)菌体有数个弯曲。如鼠咬热螺菌。弯曲菌属(Camphlobacter)形态似弧菌,因G C含量与弧菌不同,因此另立新属为弯曲菌属。对人致病的主要是空肠弯曲菌和肠道弯曲菌。前者引起急性肠炎,较为常见;后者是人体免疫力下降时的机会致病菌,较少见。
细菌形态可受各种理化因素的影响,一般说来,在生长条件适宜时培养8~18小时的细菌形态较为细菌形态较为典型型;幼龄细菌形体较长;细菌衰老时或在陈旧培养物中,或环境中有不适合于细菌生长的物质(如药物、抗生素、抗体、过高的盐分等)时,细菌常常出现不规则的形态,表现为多形性(Pleomorphism),或呈梨形、气球状、丝状等,称为衰退型(Involutionform),不易识别。观察细菌形态和大小特征时,应注意来自机体或环境中各种因素所导致的细菌形态变化。

细菌的结构
细菌的结构对细菌的生存、致病性和免疫性等均有一定作用。细菌的结构按分布部位大致可分为:表层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荚膜;内部结构包括细胞浆、核蛋白体、核质、质粒及芽胞等;外部附件,包括鞭毛和菌毛。习惯上又把一个细菌生存不可缺少的,或一般细菌通常具有的结构称为基本结构,而把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所形成的特有结构称为特殊结构。
一、基本结构
细菌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及核质。
(一)细胞壁(Cell wall)细胞壁为细菌表面比较复杂的结构。是一层较厚(5~80nm)、质量均匀的网状结构,可承受细胞内强大的渗透压而不破坏。细胞壁坚韧而有弹性。
1.细胞壁主要组份:主要成分是肽聚糖(Peptidoglycan),又称粘肽(Mucopetide)。细胞壁的机械强度有赖于肽聚糖的存在。合成肽聚糖是原核生物特有的能力。肽聚糖是由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酸两种氨基糖经β-1.4糖苷键连接间隔排列形成的多糖支架。在N-乙酰胞壁酸分子上连接四肽侧链,肽链之间再由肽桥或肽链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机械性很强的网状结构。各种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支架均相同,在四肽侧链的组成及其连接方式随菌种而异。
革兰氏阳性菌例如葡萄球的四肽侧链氨基酸由D-丙-D-谷-r-L-赖-D-丙组成。初合成的肽链末端多一个D-丙氨酸残基。肽桥是一条5个甘氨酸的肽链,交联时一端与侧链第三位上赖氨酸连接,另一端在转肽酶的作用下,使另一条五肽侧链末端D-丙氨酸脱去,而与侧链第四位D-丙氨酸连接。从X光检查可见肽聚糖的多糖链是一条较硬而又呈螺旋状卷曲的长杆,由于其呈螺旋状,连接在其上的肽链才伸向四方,使交联受到一定了限制,只有邻近的肽链才可交联。但葡萄球菌的肽桥较长,有可塑性,使远距离的肽链间也可交联,交联率达90%,形成坚固致密的三维立本网状结构。
而革兰氏阴性大肠杆菌的四肽侧链中第三位的氨基酸被二氨基庚二酸(DAP)所取代,以肽链直接与相邻四肽侧链中的D-丙氨酸相连,且交联率低,没有五肽交联桥,形成二维平面结构,所以其结构较革兰氏阳性的葡萄球疏桦。
凡能破坏肽聚糖结构或抑制其合成的物质,都能损伤细胞壁而使细菌变形或杀伤细菌,例如溶菌酶(Lysozyme)能切断肽聚糖中N-乙酰葡萄糖胺和N- 乙酰胞壁酸之间的β-1.4糖苷键之间的联苷键之间的联结,破坏肽聚糖支架,引起细菌裂解。青霉素和头孢菌素能与细菌竞争合成胞壁过程所需的转肽酶,抑制四肽侧链上D-丙氨酸与五肽桥之间的联结,使细菌不能合成完整的细胞壁,可导致细菌死亡。人和动物细胞无细胞壁结构,亦无肽聚糖,故溶菌酶和青霉素对人体细胞均无毒性作用。除肽聚糖这一基本成份以外,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还各有其特殊结构的成分。
2.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特殊组份细胞壁较厚,约20~80mm。肽聚糖含量丰富,有15~50层,每层厚度1nm,约占细胞壁干重的50~80%。此外,尚有大量特殊组份磷壁酸 (Teichoic acid)。(图2-6)磷壁酸是由核糖醇(Ribitol)或甘油(Glyocerol)残基经由磷酸二键互相连接而成的多聚物。磷壁酸分壁磷壁酸(Wall teichoic acid)和膜磷壁酸(Membrane teichoic acid)两种,前者和细胞壁中肽聚糖的N-乙酰胞壁酸连结,膜磷壁酸又称脂磷壁酸(Lipteichoic acid)和细胞膜连结,另一端均游离于细胞壁外。磷壁酸抗原性很强,是革兰氏阳性菌的重要表面抗原;在调节离子通过粘肽层中起作用;也可能与某些酶的活性有关;某些细菌的磷壁酸,能粘附在人类细胞表面,其作用类似菌毛,可能与致病性有关。
此外,某些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表面还有一些特殊的表面蛋白,如A蛋白等,都与致病有关。
3.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特殊组份 细胞壁较薄,约10~15nm,有1~2层肽聚糖外,约占细胞壁干重的5~20%。结构比较复杂。尚有特殊组份外膜层位于细胞壁肽聚糖层的外侧,包括脂多糖、脂质双层、脂蛋白三部分。
脂蛋白(Lipoprotein)一端以蛋白质部分共价键连接于肽聚糖的四肽侧链上另一端以脂质部分经共价键连接于外膜的磷酸上。其功能是稳定外膜并将之固定于肽聚糖层。
脂质双层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主要结构,除了转运营养物质外,还有屏障作用,能阻止多种物质透过,抵抗许多化学药物的作用,所以革兰氏阴性菌对溶菌酶、青霉素等比革兰氏阳性具有较大的抵抗力。一些化学物质如乙二胺四乙酸(EDTA)与2%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或45%酚水溶液可以将外膜除去,而留下坚韧的肽聚糖层。此外,外膜蛋白质还可作为某些噬菌体和性菌毛的受体。
脂多糖(Lipopolysacchride,LPS)由脂质双层向细胞外伸出,包括类脂A、核心多糖、特异性多糖三个组成部分,习惯上将脂多糖称为细菌内毒素。
①类脂A:为一种糖磷脂,是由焦磷酸键联结的氨基葡萄糖聚二糖链,其上结合有各种长链脂肪酸。它是脂多糖的毒性部分及主要成份。为革兰氏阴性菌的致病物质。无种属特异性,各种革兰氏阴性菌内毒性引起的毒性作用都大致相同。
②核心多糖:位于类脂A的外层,由已糖、瘐糖、2-酮基—3—脱氧辛酸(KDO)、磷酸乙醇胺等组成。经KDO与类质A共价联结。核心多糖具有属特异性,同一属细菌的核心多糖相同。
③特异性多糖:在脂多糖的最外层,是由数个至数十个低聚糖(3~5单糖)重复单位所构成的多糖链。革兰氏阴性菌的菌体抗原(O抗原)就是特异多糖。各种不同的革兰氏阴性菌的特异性多糖种类及排列顺序各不相同,从而决定了细菌抗的特异性。
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结构显著不同,导致这两类细菌在染色性、抗原性、毒性、对某些药物的敏感性等方面的很大差异。
5
评论
分享
举报

youzi67
2007-10-20 · TA获得超过2078个赞
关注
展开全部
  细菌种类多、繁殖快、适应环境能力强,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泛的一群微小生物。在水、土壤、空气、食物、人和动物的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常有各种细菌和其它微生物存在。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上起重要作用,不少是对人类有益的,对人致病的只是少数。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可概括为:“无孔不入,无处不有”。

第一节 土壤中的细菌

土壤是细菌生存的天然场所:含有大量的微生物。自然界中,以土壤的含菌量(种类)最多,土壤素有“天然培养基”之称。土壤也是一切自然环境中细菌的总发源地,也是人类利用细菌的主要来源。在肥沃的土壤中,每克土壤含菌量达几十亿-几仟亿(沙漠含菌量仅10万/g)。
土壤中的细菌来源:一是动物体,二是天然生活在土壤中的自养菌和

腐物寄生菌。
细菌在土壤各层分布不均:表面含菌量少;距表面10-20cm土壤含菌

量最多。土层越深,菌数越少。
土壤中的微生物以细菌为主,放线菌次之,另外还有真菌、螺旋体等绝在多数为非病原菌,对人和动植物是有益的,它们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参与大自然的物质循环,分解动物的尸体和排泄物;固定大气中的氮,供给植物利用;土壤中可分离出许多能产生抗生素的微生物。
土壤中的微生物仅有少数病原菌,它们来自人和动物体(粪、尿、痰、尸体等)。进入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容易死亡,但是一些抵抗力较强的球功及能形成芽胞的细菌如破伤风杆菌、气性坏疽病原菌、肉毒杆菌、炭疽杆菌等可在土壤中存活多年。因此土壤与创伤及战伤
的厌氧性感染有很大关系,应严防破伤风和气性坏疽感染。

第二节 空气中的细菌

一、空气中细菌来源
空气中的微生物分布的种类和数量因环境不同有所差别。空气中的微生物来源于人畜呼吸道的飞沫及地面飘扬起来的尘埃。尤其是动物周围、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医院病房、门诊等处,容易受到带菌者和病人污染如飞沫、皮屑、痰液、脓汗和粪便等携带大量的微生物,可严重污染空气某些医疗操作也会液成空气污染,如高速牙钻修补或超声波清洁牙石时,可产生微生物气溶胶;穿衣、铺床时使织物表面微生物飞扬到空气中,清扫及人员走动尘土飞场也是医院空气中微生物的来源。

二、空气中的病原菌及空气感染
空气中因缺乏营养物及适当的温度和常因阳光照射和干燥作用而被消灭。只有抵抗力较强的细菌和真菌或细菌芽胞才能存留较长时间。室外空气中常见产芽胞杆菌、产色素细菌及真菌孢子等;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比室外多,室内空气中常见的病原菌有脑膜炎奈瑟氏菌、结核杆菌、溶血性球菌、白喉杆菌、百日咳杆菌等。空气中微生物污染程度与医院感染率有一定的关系。空气细菌卫生检查有时用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作为指示菌,表明空气受到人上呼吸道分泌物中微生物的污染程度。
在疫区或患者周围空气中有大量病原菌。如乳牛的唾液沫(结核)随咳嗽或喷啑可喷射5m远,且飘浮很长时间。带有病原菌的尘埃也会飞扬到大中。
空气中非病原菌常常污染药物制剂、培养基、生物制剂(品),引起食品、饲料变质以及造成手术感染。所以在外科手术、细菌接种、制备生物药剂及生物制品等工作中,应严格无菌操作杜绝污染。

三、空气消毒法
1、紫外线照射:在工作前照射0.5-1h,停照后0.5h方可入内工作。
2、化学喷雾:用3-5%来苏儿或石碳酸(酚)或2%乳酸叶雾。
3、化学药物熏蒸:KMnO4+福尔马林按1:2混合熏蒸:1000m³用250g

(高)+500ml(福)→熏蒸24h;1-2ml乳酸/㎡熏蒸

第三 节水中的细菌

一、水中细菌来源
水也是微生物存在的天然环境,水中的细菌来自土壤、尘埃、空气、人畜排泄物及垃圾、工厂和生活污染水等。

二、水中的病原菌
水中微生物种类及数量因水源不同而异。一般地面水比地下水含菌数量多,并易被病原菌污染。水中的病原菌如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钩端螺旋体等主要来自人和动物的粪便及污染物。因此,粪便管理在控制和消灭消化道传染病有重要意义。

三、水的自洁作用
在自然界中,水源虽不断受到污染,但也经常地进行着自净作用。
1、水中泥沙沉降作用;
2、水面日光紫外线照射;
3、水中有机物分解营养物耗尽;
4、水中生物拮抗作用;
5、水中噬菌体灭菌作用;
6、原生生物吞(藻类和噬菌)噬作用;
7、水源清洁支流冲淡作用。

四、水的细菌学检查
水的细菌学检查,是水质卫生评定的中心环节。因为水源,在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及对人畜健康的威胁上均占有重要的作用,水质污染常常可引起消化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因此,必须对水源进行微生物学(细菌学)检查。但直接检查水中的病原菌是比较困难的。水的微生物学检查,以大肠杆菌为指标。
水的微生物学检查常用测定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菌群数来判断水的污染程度,目前我国规定生活饮用水的标准为(水质细菌学检查三项指标):
①菌总数:1m1水中各种细菌总数不超过100个。
②大肠杆菌价:检测出1个大肠杆菌的最小水量不超过300 m1。
③大肠杆指数:每1000 m1水中大肠菌群数不超过3个。

第四节细菌在动物体的分布

一、人体正常菌群的分布的分布(见表)

部 位
常 见 菌 种

皮肤
表皮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绿脓杆菌、耻垢杆菌等

口腔
链球菌(甲型或乙型)、乳酸杆菌、螺旋体、梭形杆菌、白色念球菌、(真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奈瑟氏球菌、类白喉杆菌等


正常一般无菌

肠道
类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厌氧性链球菌、粪链球菌、葡萄球菌、白色念球菌、乳酸杆菌、变形杆菌、破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等

鼻咽腔
甲型链球菌、奈氏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乙型链球菌、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

眼结膜
皮表葡萄球菌、结膜干燥杆菌、类白喉杆菌等

阴道
乳酸杆菌、白色念球菌、类白喉杆菌、大肠杆菌等

尿道
表皮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耻垢杆菌等

二、正常菌群的概念
人和动物自出生后,外界的微生物就逐渐进入机体。在正常人和动物皮肤、粘膜及外界相通的各种控道(如口腔、鼻咽腔、肠道和泌尿道)等部位,存在着对机体无害且有益和必需的微生物群,包括细菌、真菌、螺旋体、支原体等。它们在与宿主的长期进化过程中,微生物群的内部及其与宿主之间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形成一个能进行物质、能量及基因交流的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习惯称之为正常菌群(Normal flora)。正常菌群大部分是长期居留于机体又称为常居菌,也有少数微生物是暂时寄居的,称为过路菌。

三、正常菌群与机体的意义
正常菌群对机体的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正常菌群对机体的有利作用;正常菌群转化为条件致病菌;菌群失调及菌群失调症。
1.正常菌群对机体的有利作用
①促消化作用:降解食物残渣。肠道中正常菌群可互相配合,降解末

被机体消化食物残渣,将不溶必蛋白和糖类转化为可

溶性状态,便于机体进一步吸收。
②营养作用:有些微生物能合成维生素,如核黄素、生物素、叶酸、吡哆醇及维生素K等,供机体吸收利用。如大肠杆菌及乳链球菌能合成VitB1、B12泛酸、叶酸及VitC、K等,供机体利用;双岐杆菌产酸造成酸性环境可促进对VitD、Ca、Fe的吸收。
③生物拮抗作用:正常菌群通过粘附和繁殖能形成一层自然菌膜,是一种非特异性的保护膜,可促机体抵抗致病微生物的侵袭及定植,从而对宿主起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正常菌群除与病原菌争夺营养物质和空间位置外,还可以通过其代谢产物以及产生抗生素、细菌素等起作用。如大肠菌素可抑制痢疾杆菌生长;唾液链球菌产生的H2O2抑制脑膜炎球菌生长。可以说正常菌群是人体防止外袭菌侵入的生物屏障。
④免疫作用:微生物具有免疫原性、促分裂和佐剂的作用。可剌激机体免疫系统发育和成熟。如正常菌群释放的内毒素等物质可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保持活跃状态,是非特异免疫功能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正常菌群转化为条件病原菌
正常菌群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在特定条件下,正常菌群与机体之间的生态平衡可被破坏。
正常菌群转化为条件性致病的特定条件通常是:
①机体免疫机能低下:例如皮肤粘膜受伤(特别是大面积烧伤)、身

体受凉、过度疲劳、长期消耗性疾病等,可导致正常菌群的自身感

染。
②正常菌群寄居部位发生变迁:正常菌群发生定位转移也可引起疾

病。例如外伤,手术,留置导尿管等使大肠杆菌进入腹腔或泌尿

道,可引起腹膜炎、泌尿道感染。
③不适当的抗菌素药物治疗:如长期或滥用抗菌素治疗。

3、菌群失调及菌群失调症
菌群失调:在正常情况下,机体、正常菌群和环境三者之间,保持一

定的生态平衡。如果生态平衡发生改变,将导至体内某一

部位正常菌群中各种细菌的比例关系发生数量和质量上的

变化,这种生态体系表现出的不平衡状态,称菌群失调。
菌群失调的常见诱因主要是使用抗生素、同位素、激素、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时肠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的功能失常也是重要原因。去除诱因后一般可使菌群复常,也有长期失调难于逆转的情况。
菌群失调症:指严重的菌群失调使机体发生功能紊乱表现出明显临床

症状者。菌群失调症又叫菌群交替症(二次感染或二重

感染)。
临床上常见的菌群失调症有:①耐药性葡萄球菌繁殖成优势菌而发生腹泻,偶尔发生致死性葡萄球菌脓毒血症;②变形杆菌和假单胞菌生长旺盛并侵入组织发生肾炎或膀胱炎;③白色念珠菌大量繁殖,引起肠道、肛门或阴道感染,也可发展成全身感染;④艰难梭菌在结肠内大量繁殖,并产生一种肠毒素及细菌毒素,导致假膜性肠炎。
菌群失调经常发生而菌群失调症则少见。患二重感染的机体抵抗力很弱,细菌对抗菌素药物不敏感,治疗难度大,应严加预防,避免发生。

第五节畜产品中的细菌

一、乳汁中的细菌
健康动物乳汁中细菌数量和种类少。乳汁易被污染,其原因(来源)有:皮毛、容器工具、挤奶员卫生习惯及挤奶前的尘埃等。传染病和乳房炎病畜带金葡、rts、结核、布氏杆菌等。
肉(蛋)中的细菌:健康肉(蛋)无菌。但污染环节多。传染病肉含相应病原菌(尤其是沙门氏菌)。

第六节细菌在物质转化中的作用

蛋白质是动物生命的基础,CHO是动物能量的来源。
有机物的彻底分解是微生物作用的结果。
任何生命现象,都是有机元素在物质循环中不断发展的结果。正是这一循环的不断发展,才使得自然界有限的营养物质变成了无穷无尽的来源可以说,假若地球上没有微生物,那么,其它生物的存在是不可思意的。

回答2:

皮肤
表皮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绿脓杆菌、耻垢杆菌等
口腔
链球菌(甲型或乙型)、乳酸杆菌、螺旋体、梭形杆菌、白色念球菌、(真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奈瑟氏球菌、类白喉杆菌等

正常一般无菌
肠道
类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厌氧性链球菌、粪链球菌、葡萄球菌、白色念球菌、乳酸杆菌、变形杆菌、破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等
鼻咽腔
甲型链球菌、奈氏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乙型链球菌、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
眼结膜
皮表葡萄球菌、结膜干燥杆菌、类白喉杆菌等
阴道
乳酸杆菌、白色念球菌、类白喉杆菌、大肠杆菌等
尿道
表皮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耻垢杆菌等一、球菌(Coccus)
呈圆球形或近似圆球形,有的呈矛头状或肾状。单个球菌的直径约在0.8~1.2um左右。
由于繁殖时细菌细胞分裂方向和分裂后细菌粘连程度及排列方式不同可分为:
(一)双球菌(Diplococcus):在一个平面上分裂成双排列,如肺炎双球菌、脑膜炎双球菌。
(二)链球菌(Streptococcus):在一个平面上分裂 ,成链状排列,如溶血性链球菌。
(三)四联球菌(Micrococcus tetragenus):在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上分裂,以四个球菌排呈方形,如四联加夫基菌。
(四)八迭球菌(Sarcina):在三个互相垂直的平面上分裂,八个菌体重叠呈立方体状,如藤黄八叠球菌。
(五)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在几个不规则的平面上分裂,则菌体多堆积在一起,而呈葡萄状排列,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念哗。
球菌是细菌中的一大类。对人类有致病性的病原性球菌(Pathogenic coccus)主要引起化脓性炎症,又称为化脓性球菌(Pyogenic coccus),其中革兰氏阳性菌主要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革兰氏阴性菌包括脑膜炎球菌和淋球菌等。
二、杆菌(Bacillus)
各种杆菌的大小、长短、弯度、粗细差异较大。大多数杆菌中等大小长2~5um,宽0.3~1um。大的杆菌如炭疽杆菌(3~5um× 1.0~1.3um),小的如野兔热杆菌(0.3~0.7um×0.2um)。菌体的形态多数呈直杆状,也有的菌体微弯。菌体两端多呈钝圆形,少数两端平齐(如炭疽杆菌),也有两端尖细(如梭杆菌)或未端膨大呈棒状(如白喉杆菌)。排列一般分散存在,无一定排列形式,偶有成对或链状,个别呈特殊的排列如栅栏状或V、Y、L字样。
螺形菌(Spirillar bacterium)
菌体弯扮高森曲,可分为:
(一)弧菌(Vibrio)菌体只有一个弯曲,呈弧状或逗点状。如霍乱弧菌。弧菌属(Vibrio)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尤以水中为多,有100多种。主要致病菌为霍乱弧菌和副溶血弧菌(致病性嗜盐菌)。前者引起霍乱;后者引起食物中毒。
(二)螺菌(Spirillum)菌体有数个弯曲。如鼠咬热螺菌。弯曲菌属(Camphlobacter)形态似弧菌,因G C含量与弧菌不同,因此另立新属为弯曲菌属。对人致病的主要是空肠弯曲菌和肠道弯曲菌。前者引起急性肠炎,较为常见;后者是人体免疫力下降时的机会致病菌,较少见。
细菌形态可受各种理化因素的影响,一般说来,在生长条件适宜时培养8~18小时的细菌形态较为细菌形态较为典型型;幼龄细菌形体较长;细菌衰老时或在陈旧培养物中,厅亩或环境中有不适合于细菌生长的物质(如药物、抗生素、抗体、过高的盐分等)时,细菌常常出现不规则的形态,表现为多形性(Pleomorphism),或呈梨形、气球状、丝状等,称为衰退型(Involutionform),不易识别。观察细菌形态和大小特征时,应注意来自机体或环境中各种因素所导致的细菌形态变化。

回答3:

目前世界上细菌已知的数字为4760种,估计细菌种树为40000种。细菌按其外形分为三类:球菌、杆菌、螺形菌。球菌,呈圆球形或近似圆球形,有的呈矛培卖头悉中雀状或肾状。单个球菌的直径约在0.8~1.2um左右。杆菌,各种杆菌的大小、长短、弯度、粗细差异较大。大多数杆菌中等大小长2~5um,宽0.3~1um。大的杆菌如炭疽杆菌(3~5um×1.0~1.3um),小的如野兔热杆菌(0.3~0.7um×0.2um)。菌体的形态多数呈直杆状,也有的菌体微弯。菌体两端多呈钝圆形,少数两端平齐如炭疽杆菌,也有两端尖细如梭杆菌或未端膨大呈棒状如白喉杆菌。排列一般分散存在,无一定排列形式,偶有成对或链状睁早,个别呈特殊的排列如栅栏状或V、Y、L字样!

回答4:

世界上一共有几种细菌,具体有哪些问题。
细菌的数量是否多到数都数不清,时至今日学界仍没有统一的结论。
尽管有亏薯人估计地球上有1000 亿种微生物,海洋册裤中有2000 万到10 亿种微生物,数量达到10的30次方个,占据海洋生物重量的一半以上,但目销姿者前,并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来对细菌做个统计,因此,这个数字并不准确。实际上,依靠基因测序技术估计地球上的细菌只有数百万种。
截至到2016 年,我们有效命名的细菌和古细菌数量超过13 000 个。即使不能培养,人们还是找到了不依赖培养的细菌分类或命名方法,这就是1980年实施的“细菌编码(bacteriological code)”国际规则。
根据这个国际规则,清单中公布的有效原核生物种和属的数量分别从原来估计的30 000 个下降到约1800个和300个。自那时起,微生物分类学家每年只能分离描述几百个新物种。

回答5:

每吨耐派仔土壤中大约有四百万种细菌。英国研究者称,花园中的细菌可能比地球上的所有海洋中的细菌都要多。他们已发现了一种从少量的水与土壤中估计出全球的细昌汪菌的种类的方法。 他们推算出海洋中有两百万种细菌,土壤中每吨含有四百万种。通常研究者通过遗传现象来计算细菌种类,但是他们却通过研究样品中的细菌种类,根据比例来推算出细菌的种类。在海洋中,最常见的细菌占了1/4,但是,在土壤中,却只占了总数的十分之一。一毫升海水中有一百六十种细菌,在一克土壤中含有六千四至三万八千种细菌。域: 细菌域 Bacteria
门:
产水菌门 Aquificae
热袍菌门 Thermotogae
热脱硫杆菌门羡晌 Thermodesulfobacteria
异常球菌-栖热菌门 Deinococcus-Thermus
产金菌门 Chrysiogenetes
绿弯菌门 Chloroflexi
热微菌门 Thermomicrobia
硝化螺旋菌门 Nitrospirae
脱铁杆菌门 Deferribacteres
蓝藻门 Cyanobacteria
绿菌门 Chlorobi
变形菌门 Proteobacteria
厚壁菌门 Firmicutes
放线菌门 Actinobacteria
浮霉菌门 Planctomycetes
衣原体门 Chlamydiae
螺旋体门 Spirochaetes
纤维杆菌门 Fibrobacteres
酸杆菌门 Acidobacteria
拟杆菌门 Bacteroidetes
黄杆菌门 Flavobacteria
鞘脂杆菌门 Sphingobacteria
梭杆菌门 Fusobacteria
疣微菌门 Verrucomicrobia
网团菌门 Dictyoglomi
芽单胞菌门 Gemmatimonade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