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题卧龙岗诸葛草庐的诗:
文章西汉两司马; 经济南阳一卧龙。
心同佛定香烟直; 目极天高海月深。
出处动关天下计; 草庐我也过来人。
意思是说,文章写得最好的要算西汉的司马迁与司马相如,而经邦济世的人才就当首推南阳的诸葛亮了。
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指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和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迁。两人在文学史上都很有影响,后人有“文章西汉两司马”之称。
司马迁(公元前145或前135年—前87年?),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被后人尊为“史圣”。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史记》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的史学巨著《史记》,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前127年),字长卿,汉族,巴郡安汉县(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人,一说蜀郡(今四川成都)人。西汉大辞赋家。司马相如是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是西汉盛世汉武帝时期伟大的文学家、杰出的政治家。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因病免。工辞赋,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后人称之为赋圣和“辞宗”。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评述:“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西汉文坛的文学形式主要是散文和赋,当时散文以司马迁成就最高,赋以司马相如成就最高,故名西汉两司马。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也列“司马相如和司马迁”为一篇,并说:“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 也就是说文章写得最好的要算西汉的司马迁与司马相如,而经邦济世的人才就当首推南阳的诸葛亮了。
是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擅长写赋,你可以百度百科下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