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物态变化
1、固体分为 _____ 和 _______ 两类。晶体在熔化时,有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_____ 。非晶体在熔化时______熔点。晶体在熔化时温度是_____ 的,其内能将__________ 。
2、水结成冰的过程是_______过程。在物态变化时,放出热量的有 ____ 、___ 和 ____ ;吸收热量的有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
3、蒸发是在_______都可下发生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液体_______ 和 _______ 。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_______。在一个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是_______。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_______ 、_______、_______ 。
5、液化有两种方式:_______ 和_______ 。
6、写出下列物态变化的名称:
(1)天冷时人们从嘴里呼出“白气”是_______现象;
(2)清晨,小草的叶子上有“露水”_______ ;
(3)严冬里,冰冻的衣服晾干了_______ ;
(4)用久的灯泡的壁变黑,是 _______现象。
(5)霜的形成是_______现象。
7、根据“研究水的沸腾”实验,我们发现,在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加热,水的温度_____(填“不变”“上升”“下降”);原因是 _______;要使水的沸腾温度升高,方法有_______ 。
8、在烧瓶里加入少许的碘,微微加热后,可见到紫色的碘蒸气,这是_______造成的。
9、如图2所示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时的图像。据图回答:
(1)从图中可看出,这种物质应该是 _______
100 D (“晶体”、“非晶体”)。原因是 _______
80 B C E F 。
60 A (2)在线段的AB段,物质是 _______ 态;
40 在BC段,物质是 _______ 态;在C
20 时间(分) _______ 点,表示物质 _______ 。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3)线段CD表示 _______ 。
图 2 (4)这种物质的熔点应该是 _______ 。
(5)在EF段,表示该物质 _______ 。
(6)A至C段的过程叫做 _______ ,需要 _______ 热量;D至F段的过程叫做 _______ ,需要 _______ 热量。
(一)选择题
1、对下列物理现象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进行的判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春天,冰雪融化——凝固
B.夏天.刚从冰柜里拿出的冰镇矿泉水的瓶壁“流汗”——液化
C.秋天的夜晚,小草上出现露珠——升华
D.冬天,人口里呼出“白气”——汽化
2、在炎热、潮湿的夏季,打开冰箱能看到“白雾”;在寒冷、干燥的冬季人口中能呼出“白雾”。关于上述两例中的“白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雾是小冰晶 B.白雾是液化形成的
C.白雾的形成过程一定吸收热量 D.白雾是由于冰形成的
3、下列现象的产生,需要吸热的是( )
A.夏天,输水管外出现小水珠 B.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 D.早晨,室外大雾迷漫
5、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烧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汽
B.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棒升华而成的
C.从冰箱里拿出的鸡蛋表面的水珠是从鸡蛋里渗出的
D.热风干手器的作用是利用热风加快手上水的蒸发
6、下列方法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
A、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 B、瓶里的酒精用过后,及时盖上瓶盖并拧紧
C、用扫帚把积水摊开 D、将湿衣服放在阳光下晾干
7、“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 B.“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
C.“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 D.“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
8、雨、露、霜、冰都是自然界中水的“化身”,其中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是( )
A.雨 B.露 C.霜 D.冰
11、小刚同学所描述的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
B.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冰糕冒“白气”
C.有风的天气,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觉格外冷
D.冬天的早晨,窗玻璃外面会出现冰花
13、金属块在冰箱中被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发现变湿了。用干毛巾擦净,等一会儿金属块又变湿了,原因是( )
A、金属块在冰箱中吸收的水继续往外渗透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附着在金属块表面
C、空气中的水附着在金属块表面 D、空气中的水汽化成水蒸气附着在金属块表面
光为直线传播折射反射,热为三态六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