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岳阳楼记》中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为什么产生悲和喜的感情

2025-03-31 22:59:5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3~4两段是两个排比段,并行而 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两股奔涌 跳跃的情感之流,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 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第3段以“若夫”起笔,意味深长。 这是一个引发议论的词,又表明了虚拟 的情调,而这种虚拟又是对无数实境的 浓缩、提炼和升华,颇有典型意义。 “若夫”以下描写了一种悲凉的情境,由 天气的恶劣写到人心的凄楚。这里用四 字短句,层层渲染,渐次铺叙。淫雨、 阴风、浊浪构成了主景,不但使日星无 光,山岳藏形,也使商旅不前;或又值 暮色沉沉、“虎啸猿啼”之际,怎能不令 过往的“迁客骚人”有“去国怀乡”之慨、 “忧谗畏讥”之惧、“感极而悲”之情呢? 第4段以“至若”领起,打开了一个 阳光灿烂的画面。“至若”尽管也是列举 性的语气,但从音节上已变得高亢嘹 亮,格调上已变得明快有力。下面的描 写,虽然仍为四字短句,色调却为之一 变,绘出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 碧的良辰美景。更有鸥鸟在自由翱翔, 鱼儿在欢快游荡,连无知的水草兰花也 充满活力。作者以极为简练的笔墨,描 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图,读之如在眼前。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段的句式、节奏与 上一段大体相仿,却也另有变奏。“而 或”一句就进一步扩展了意境,增强了 叠加咏叹的意味,把“喜洋洋”的气氛推 向高潮,而“登斯楼也”的心境也变成 了“宠辱偕忘”的超脱和“把酒临风”的挥 洒自如。 第5段是全篇的重心,以“嗟夫”开 启,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作者在列 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 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 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 悲”!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 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 的仁人,就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 件的变化动摇。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 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 改,“进亦忧,退亦忧”。这似乎有悖于 常理,有些不可思议。作者也就此拟出 一问一答,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 言,曲终奏雅,点明了全篇的主旨。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结语,“如 怨如慕,如泣如诉”,悲凉慷慨,一往 情深,令人感喟。文章最后标明写作时 间,与篇首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