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死组织的结局有哪些

2025-02-26 03:31:1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1、溶解吸收:这是机体处理坏死组织的基本方式。来自坏死组织本身和中性粒细胞的溶蛋白酶将坏死物质进一步分解、液化,然后由淋巴管或血管加以吸收,不能吸收的碎片则由巨噬细胞加以吞噬消化。留下的组织缺损则由细胞再生或肉芽组织形成予以修复或形成含有淡黄色液体的囊腔(如脑软化灶)。

2、分离排出:较大坏死灶不易完全吸收,其周围发生炎性反应,其中的白细胞释放溶蛋白酶,加速坏死边缘坏死组织的溶解吸收,使坏死灶与健康组织分离。坏死灶如位于皮肤的或粘膜,则坏死组织脱落后形成溃疡;肾、肺等内脏器官坏死组织液化后可经相应管道(输尿管、气管)排出,留下空腔,称为空洞。溃疡和空洞以后仍可修复。

3、机化(organization):坏死组织如不能完全溶解吸收或分离排出,则由周围组织新生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等组成肉芽组织,长入坏死,逐渐加以溶解、吸收和取代,最后成为瘢痕组织。这种由新生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或其他异物如血栓等)的过程称为机化。

4、包裹、钙化:坏死灶如较大,或坏死物质难以溶解吸收,或不能完全机化,则常由周围新生结缔组织加以包裹(encapsulation),其中的坏死物质有时可发生钙化(calcification),如结核病灶的干酪样坏死即常发生这种改变。

扩展资料:

1、组织坏死的原因:凡是能引起损伤的因子(缺氧、物理因子、化学因子、生物因子和免疫反应等),只要其作用达到一定的强度或持续一定时间,使受损组织和细胞的代谢完全停止即可引起局部组织和细胞的死亡。坏死组织细胞的代谢停止,功能丧失。坏死的形态变化可以是由损伤细胞内的水解酶的降解作用引起,也可以由游走来的白细胞释放的水解酶的作用引起。

2、影响:坏死细胞及周同渗出的中性粒细胞释放溶酶体酶.可促进坏死的进一步发生和局部实质细胞溶解,因此坏死常同时累及多个细胞,并造成组织的炎症,进而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坏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组织坏死

回答2:

结局:

(1)溶解吸收。坏死范围小时,可被坏死细胞或中性粒细胞的蛋白溶解酶溶解液化,再由淋巴管和小血管吸收,碎片由巨噬细胞吞噬消化。

(2)脱落排出。坏死组织与健康组织分离,并通过各种途径排出。皮肤、黏膜的坏死组织脱落后,留下较深的缺损,称为溃疡;内脏的坏死组织液化后经自然管道排出所留下的空腔,称为空洞。

(3)机化。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或其他异物的过程称为机化。

(4)包裹、钙化。坏死灶较大,不能完全机化时,可由周围的纤维组织增生将其包绕;陈旧的坏死组织中可有钙盐的沉积(骨和牙齿以外组织内出现钙盐沉积,称为病理性钙化)。

回答3:

回答4:

直接被踢出或者割除,就比如痔疮,他肯定是要割出的。

回答5:

被吸收,被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