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井欲之的<<冷读术>> 把人的性格分成了We(我们)型和Me(我)型
Me型:乐意别人关注、关心自己的生活。
We型:不愿意别人的目光聚集在自己身上,尤其是她独自的,没有别人参与的那部分生活。
Me型人的生活重心是“我”。自身的成就能给他们带来最大的快乐,很多人做白日梦都幻想:如果能成为垄断行业的大亨,那这辈子就无憾了。在聊天中,他们常常说自己的事情。朋友们一起玩的时候,他们会是积极的倡议者,却不太愿意做组织工作。
We型人的生活重心是“我们”。调动别人的情绪是这类人快乐最大的源泉。他们也会梦想事业成功。不过他们的白日梦场景不是自己作为一个大亨垄断了某个行业指点江山,而是想象成功后自己在人群中身份地位的改变。聊天中,他们的讲述重点很少在自己身上。一起活动,他们会组织,会照顾别人,不过对于去哪里玩,吃什么,就相当的随意。
Me型,We型。
这两个名词来自一本叫《冷读术》的书。
Me型人的生活重心是“我”。自身的成就能给他们带来最大的快乐,很多人做白日梦都幻想:如果能成为垄断行业的大亨,那这辈子就无憾了。在聊天中,他们常常说自己的事情。朋友们一起玩的时候,他们会是积极的倡议者,却不太愿意做组织工作(除非是一群小弟跟自己混)。
李云龙是Me型人的极端代表。
We型人的生活重心是“我们”。调动别人的情绪是这类人快乐最大的源泉。他们也会梦想事业成功。不过他们的白日梦场景不是自己作为一个大亨垄断了某个行业指点江山,而是想象成功后自己在人群中身份地位的改变。聊天中,他们的讲述重点很少在自己身上。一起活动,他们会组织,会照顾别人,不过对于去哪里玩,吃什么,就相当的随意。
11年资助178个贫困儿童,却没钱给自己治病的广州歌手丛飞,是We型人的极端代表。
不仅仅是《冷读术》,许多心理人格类理论都会把人粗略分成这两类,名称不同而已。我本人不觉得这种分类的实际用途有多大,它根本就很模糊,人往往处于两者之间,李云龙和丛飞这样的人特少。
本书只是借用了这两个名词,定义则完全不同,非常简单明了:
We型mm:不愿意别人的目光聚集在自己身上,尤其是她独自的,没有别人参与的那部分生活。
Me型mm:乐意别人关注、关心自己的生活。
想必有朋友要骂我了。你这定义和《冷读术》根本不一样,无非借了两个名称而已。你上面把人家的定义写一大堆,不是凑字数吗?
非也。我在实践中发现,按照我的定义而得出的We/Me人群,和按照《冷读术》定义出来的We/Me人群是高度重合的。
举个常见的例子。我们常常见到一些老人,8,90的高龄了。还一大早爬起来给全家人打扫屋子,做饭,关心别人,乐此不疲。按照《冷读术》的定义,这是典型的We型老人了。恰恰就是这一类老人家,一旦犯了什么病,需要人照顾了,你给他擦个身子洗个澡他都不太愿意,更别说帮助他上厕所了。哪怕中风半身不遂了,他也要坚持一点一点的自己来,还常常长吁短叹,唠叨说自己没用了,不行了等等等等。这也完全符合我的We型定义。
我们还可以观察身边的人。我们都会碰上这样一些mm:成天组织同学会;参加各种活动;哪个同事生病了,总是她张罗大家去医院看望。按照《冷读术》里面的分类,这是典型的We型了。你去试着跟她谈谈其个人的学习和工作,关心一下她独自在家的时候都干些啥,问问她将来有什么个人职业规划等等。多半说不了几句她就开始扯别的话题了。人家压根不愿意跟你谈这个。这就符合我的We型定义。值得强调的是:这不代表她的个人生活一团糟。她只是不愿意跟人分享。We型人对自己的事情,往往比Me型人更封闭。这很奇妙。
所以,虽然定义不同,在结果上却高度重合。这意味着,当我们遇见典型的《冷读术》或者其他传统理论所定义的We/Me型mm时,可以默认她们符合我的We/Me定义,进而采取合适的方式跟她们交往。
判断方法很简单。看她平时跟人聊天主要是谈自己的事还是谈别人的事。前者就是Me型,后者是We型。《冷读术》里面给了很多玄而又玄的判断方法,比如看发际线是在左还是右。我个人觉得不靠谱,从来不使用。
对于Me型mm。我们可以在比较熟悉之后,主动的关心她、帮助她、倾听她的难处,然后给她建议。你甚至可以直接表示:“我很在乎你,我很关心你。” 她不一定喜欢你,但她不会反感你,不会躲着你。
而对于We型mm,你想要对她好,请采取看似无意的“体贴”,而不要“主动关心”。以免遭致反感。
如何区分“体贴”和“主动关心”呢?
她要召集活动,你说:“我来帮你订场子,你准备别的吧。免得你太累了。”这是体贴。
你说:“又要组织这么大的活动啊,你累吗?一定要注意休息啊!要不要我帮你买一瓶营养快线?”这是主动关心。
她失恋了,需要找一个人哭。你默默听着,把肩膀借给她靠,为她擦眼泪,这是体贴。
你不停的教她该怎么怎么做,如何走出困境,如何忘记前男友,这是主动关心。
她闷闷不乐的一个人坐着。你为她泡上一杯咖啡,提醒她站起来活动活动,别坐太久了。这是体贴。
你特热心的问她遇到什么麻烦事儿了,为什么不开心,让她说出来心里好受点。这是主动关心。
主动关心和体贴,对于Me型mm来说,效果都还不错。主动关心更好,她会更感激。
而对于We型mm,一定要慎用“主动关心”。就连“体贴”,也不要表现得目的太明显,不要轻易让她觉得你很关注她的私生活。如果她早就暗恋你,那还好办。假如不是,那你连好人卡都捞不到,她可能会对你敬而远之。
有兄弟提出问题:“冷读里说me 型应该尽量不给建议,因为他们更相信自己的想法,而这里却要我们给他建议,这很矛盾。”
这不矛盾,我做一个补充说明。
我的判断方式是:不愿多谈自己私人事务和生活经历的,是We型。反之则是Me型。
所以,对We型mm,不要太关注她的私生活。而对Me型mm,则可以对其个人生活加以关注,假如她有难处,给予建议。这个建议她不一定听,因为她是Me型。但她对你的关心不会反感。
而从广义来说,建议不仅仅局限于私人生活。比如We型人想要组织一次泡吧活动,你跟他说,去泡吧还不如去K歌,原因是blablabla。只要理由充分,他很可能会听从你的意见。因为他是We型人,而你的建议又和他的私生活无关。
其次,《冷读》这本书提到“建议”,说的是如何通过合适的方式影响对方,而不是让对方喜欢你。所以,它说的建议,是以对方接不接受内容作为判断标准的。而我的书,是以对方反不反感“建议”这个动作本身作为判断标准。We型人接受你的建议的可能性大,Me型人可能性小。这个是对的,Me型人更相信自己的想法。就算是对Me型mm的个人难处提出很合理的建议,她也不一定接受。但是,她不会反感你。她会感激你。而We型mm在平常的公众事务中,容易接受他人建议。可你如果过多的关心她的个人生活,哪怕你是好心,哪怕你的建议再中肯,也会引起她的反感。
对你的建议,mm接受与否,和她反感与否,是无关的。
第二个分类就说到这里。既然提到了“冷读术”,我就再插点题外话。
冷读的作用就两点:
1.) 让你和初次认识的mm交流时,查户口似的问题少一点。有很多东西可以通过观察去判断,无需开口问。然后在这种了解的基础之上和她沟通,效果会很显著。这种交流技巧很常见,销售高手们都会。《冷读术》给它戴了个“冷读”帽子而已。我要是写本《沟通学》的书,可以直接照抄《冷读术》的全部内容,换汤不换药。
2.)用些小技巧冷读mm,就像是变魔术一样,惊她一把,让她觉得你真神奇,逗她个乐呵,仅此而已,跟弹吉他,讲笑话差不多。
很明显,我们学冷读就是要学第一点,它在约会中很有用处,但是,不会让mm立刻就爱上你。而不少兄弟把上述的第二点当作泡mm关键技巧,想要制造立竿见影的神奇效果。这就搞错方向了。算命先生才这么干,他要的就是高深莫测的感觉。我们跟mm交流,在完全不了解她的情况下,上去礼貌的聊一两句有什么大不了的呢?她不至于恨我,打我巴掌。完全没必要自个儿冷读半天。有的朋友说,冷读能让你更了解mm。这绝对是扯淡。冷读能了解的东西,聊上5分钟能了解得更多。借用黑皮一句话:“你费那劲儿干啥!” 你就算连蒙带猜,靠着“神奇”的冷读把她给惊到了,她也不会爱上你。这两者根本就没关系。
有些兄弟和mm没聊上两句就开始说:“你真是个感情丰富的人,但不善于表达。因此有时会被人误解或给人冷淡的印象。”之类的冷读万能句子。见对方没反应,就觉得冷读失败了。对方赞同,就认为自己已经靠冷读“吸引”住她了。这种想法是约会学大忌,一定要改!
许多事情,总是在经历过以后才知道得失由不得自己。一如感情,痛过了,才会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傻过了,才会懂得适时地坚持与放弃。让我们学会放弃,在落泪以前转身离去,用泪水换来的东西是不牢靠的;让我们学会放弃,将昨天埋在心底,留下最美好的回忆;让我们学会放弃,使彼此都能有个更轻松的开始。抓着不放,只会让你一味沉溺于回忆和痛苦中以致萎靡不振。放开手,让TA随记忆的风逝去,你会发现另一方天空,你会重新闻到生活的花香、感受到阳光的温馨.... 放弃,不是躲避,不是懦弱;放弃,是一种豁达的处事态度。试想想,一个人一生要经历多少人与事,不懂得放弃那些已经失去、不可挽回的东西,又如何能把握住真正属于你自己的东西呢?如果你发现你的世界里惟一的那扇大门不再为你敞开,就不必再在门前徘徊,或撞得头破血流终不醒悟。 要学会放弃,然后转身寻找一个为你开放的天窗,在那儿你同样能望见满天的星斗...
骂人的,反正不是夸你,你不会还对他笑吧?
我喜欢的类型。或者自我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