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位说的……
其实出版和发行体现在公司上很好理解,一般而言,出版公司是负责组稿或者征稿,然后印刷环节,从出版社购买书号、中期的市场营销等程序,说的简单,但其中环节之复杂非外人能体会出来,单说几点吧,征稿和组稿好办,但涉及到书籍的印刷环节,就需要编辑了解纸张克重和印刷工艺,要是一揽子交给印刷厂,那就完蛋了,不是印出来垃圾,就是无法和书的内容达到完美一致,而且会影响到销售等环节。同时图书最要紧的书号也是不可或缺的,编辑需要有丰富的出版社人脉关系,一本书需要书号才能上架销售,否则就是非法出版物。但书号的买卖有大的水分,一般分为以书抵号和购买两种,以书抵号就是用印刷出版的实体书按照一定比例抵给出版社,购买的话一般在现金上实现,这就需要编辑的交际能力了,有人花一万或八千弄个书号,有人却三四千搞定,这就是能力问题了,也是人缘。
同时市场营销也是关键,虽说出版公司只是负责出版,一般销售的环节都是交给发行公司做代销,但书籍要是卖不好,人家还是会退货的,所以营销这块省不得,一般都是网上营销,也有活动营销两种,当然名人自传就例外了,单靠作者的名气就够了。
在说说,发行类公司,看来看去,大家还真没几个懂的,发行类的公司可不是简单的卖书,这里面的门道深到无法想象,细分下来也多如牛毛,简单的把发行类公司分析一下吧。
一般,涉及图书发行的公司都是按照各自的渠道划分,大体如做图书馆配送的,简称馆配,如做学校练习册配送的,就是教辅,又如做政府项目农家书屋的,也称作配送,配送的方式和馆配差不多。
无论馆配,教辅,还是农家书屋都是政策性的图书配送,也就是说由国家拨款购买的图书,这些图书都是由新闻总署每年公布的图书目录里挑书,目录外的书不考虑。当然适合市场销售的图书业有很多,销售渠道主要以主渠道和二渠道,还有包销渠道,以及网购为主。
主渠道就是新华书店的销售,国企嘛,再烂也有国家给拨款扶持,不过销售力度不大,也不打折。
二渠道就是民营书店的销售,很多发行公司下面都会开几家书店,销售平平,但多少算个门面店,大些的公司则开书城,做一个系统的采购模式,但近几年真心不咋地。
至于包销,则是企事业机关或者集团内部的采购,一般而言,报销个几万册也就顶天儿了。
网购方面,当当,卓越,京东,以及N多网上书城有很多,销售不错,但压货严重。
以上发行只是简而言之,并非那么简单,每种细分下去,工作方式和方法都不同,打个比方吧,如馆配这类里又有专供年检,文史、社科,目录、一元书等类型的公司,很多也很复杂。
如果楼主在出版公司工作,就要以印刷,稿件,书号,还有营销为关键的学习。要是做发行的工作,那么就看你身处那类型的公司了,不过类别多如牛毛,但主要的还是靠口才和交际能力,因为发行员说白了,每天就是两项工作,一是如何把图书发出去,卖得好,二是如何把货款收回来,一分不差。这个都是需要阅历和能力,还有一张能把死人说话的口才,希望这些话对你有用,祝你好运。
所谓出版就是说选择稿件编辑,然后印制成书。 所谓发行就是通过一定的渠道把书卖出去。 在90年之前的出版业,当时出版社都还没有建立自己的发行队伍,大多依靠新华系统,也就是新华书店来完成发行工作。
那时候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民营的私人书店很少,所以出版社只需要把书交给新华书店,实际上就等于完成了发行工作。 但在90年以后,许多的民营书店破土而出,出版社逐渐意识到自办发行的迫切需要,毕竟不能把生命线放到第三方手中。况且通过新华书店再专卖给民营书店也不是很合理的方法。
这时候起,各家出版社纷纷自己办起了发行,有自己的发行人员把书发给新华书店系统(主渠道)和民营书店系统(二渠道),这时候发行权限是掌握在出版社手里的。
出版:通过可大量进行内容复制的媒体实现信息传播的一种社会活动。
发行:1发出新货币、新书刊等;2出版物经发行人员、渠道经销商、书店、邮局发售到读者手里的工作。
出版是通过可大量进行内容复制的媒体实现信息传播的一种社会活动。现代出版主要指对以图书、报刊、音像、电子、网络等媒体承载的内容进行编辑、复制(包括印刷、复制等)、发行(或网络传播)三个方面。发行方面属于出版的一部分,发行,著作权法术语,指为满足公众的合理需求,通过出售、出租等方式向公众提供一定数量的作品复制件,即图书营销的相关工作。
出版是出版,发行是发行。 出版就是出书。发行就是卖书!够简单明了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