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上最著名的三大疯案分别是:南海泡沫、荷兰郁金香和密西西比狂的具体情况介绍一下可以吗?谢谢

解释详细些,谢谢了
2025-02-24 18:23:59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英国南海泡沫:

英国南海公司成立于1711年,成立的目的是为了支持英国政府债信的恢复(当时英国为与法国争夺欧洲霸主发行了巨额国债),南海公司认购了总价值近1000万英镑的国债。作为回报,南海公司则把部分股票给英国政府(聪明呀,这就是可换股债券的前身呀!可以说是双赢的方法),另外,英国政府给予南海公司对南海(即南美洲)的贸易垄断权。

当时,人人都知道南美洲地下埋藏着巨大的金银矿藏,而南海公司拥有专营权,换到现在的话,就是非常有故事,有想象空间。当时,南海公司又声称发现了储量巨大的金矿,因此所有人都认为南海公司肯定会大赚特赚。股票也就只剩下涨涨涨了。

由于购买踊跃,股票供不应求,一路狂飙。短短6个月时间,从每股128英镑上升到每股1050英镑,涨幅高达7倍。

因此投资者趋之若鹜,其中包括半数以上的参众议员,就连国王也禁不住诱惑,认购了价值10万英镑的股票。

南海赚钱效应爆棚,期间还不断发行了新股(很像现在滴高价发定增)圈钱。其他公司也眼红得很,纷纷成立骗子公司上市圈钱,据称,英国当时整个市场圈了高达3亿英镑,非常恐怖。

疯狂过后便是一地鸡毛,最后,泡沫破裂。首先是西班牙和英国战争爆发,南海贸易被西班牙切断,南海公司已经无利可图,另外,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南海公司竟然操纵议会,在1720年6月出台了著名的《泡沫法案》,原因是其他圈钱公司损害了南海公司的利益,最后这个法案可把南海公司坑苦了,法案规定,任何股票的发行都需要议会的批准(有木有很像我们新股上市得证监会批准),却不料这是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其他公司纷纷破产,引出了种种骗局,最后南海公司也无法幸免。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人,眼看他楼塌了,股价从哪里来就到了哪里去。

而著名的大科学家牛顿也在这场疯狂中亏了2万英镑,这相当于他十年的收入总和。

荷兰郁金香泡沫:

16世纪,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拥有强大的船队,一度控制并垄断了世界贸易的40%,还是股份制公司的发源地,第一家股份制公司也在荷兰成立,同时成立了世界第一家股票交易所,是当时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堪称现在的美国。

1593年,第一朵郁金香引进荷兰,没过多久,就成为时尚、身份、地位、财富的象征。早期的郁金香商人转到钱之后,更多人加入,最后老百姓也加入,郁金香不仅仅是奢侈品,也彻底变成了投机品。

郁金香从下种到开花,需要7年时间,非常难养,因此郁金香是很稀缺的东西(和大牛股非常类似:稀缺,独一无二,具有的故事也独一无二)。但是全民参与的后果就是,郁金香交易非常火爆,郁金香火爆到什么程度呢?连还没有开花的球茎也拿出来交易了,也就是郁金香期货市场出现了(所以应该说,第一个期货交易市场也是在荷兰诞生),因此,郁金香的价格暴涨再暴涨。

在郁金香最疯狂的时候,贵族们最华丽的嫁妆是一支郁金香,如今让众多屌丝痛恨不已:一朵花就可以娶一个老婆,该是多好的年代呀。

当时,有一场著名的拍卖会叫做阿尔克马尔城的拍卖会,说的是99朵郁金香拍卖总价格为9万荷兰盾,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300年的总收入,做一个粗略类比,目前中国一个4口之家一年各种灰不灰色收入约20万人民币,300年相当于6000万人民币。没错,6000万!看来当时荷兰人真的疯了,赌徒的脑子都是豆腐做的。

法国密西西比泡沫:

法国的密西西比泡沫和英国的南海泡沫比较类似,在发生时间上也比较靠近。

法国政府当时债台高筑,著名的苏格兰人约翰·劳提出纸币供应计划,具体来说就是我成立个大银行,可以发行货币,有钱了,自然就可以解决政府的债务危机了,但是如何保证这个银行的信用呢?

和南海公司一样的套路,要保证信用那就得讲一个大故事,——没有比火爆的美洲殖民地概念更好的了。1717年8月,他买下密西西比公司,与密西西比河广阔流域和河西岸的路易斯安那进行贸易,法国政府承诺给他25年的垄断经营权。密西西比公司的股价由500里弗尔涨到15000里弗尔,涨幅超过了20倍。

但后来路易斯安那州传来未发现金矿的消息,加上货币已经严重超发,公众信心动摇,密西西比股价连续下跌,又跌到了只有500里弗尔,跌幅95%。

荷兰郁金香狂热、南海泡沫事件、法国密西西比泡沫,是西方历史早期爆发的三大的泡沫经济事件。

扩展资料

此后几百年里,股市发生了各种各样的泡沫,比如19世纪30年代美国股市泡沫、1980 年代的科威特股疯(听说总市值从 50 亿美元膨胀到 1000 亿美元)、1987年大股灾、1990年前后的日本股市楼市泡沫、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2000年互联网泡沫、2007年的金融危机、2015年中国股市泡沫(当然,中国股市泡沫时间多了去了)等。

当然,还有很多很有意思的泡沫,这些「变种」泡沫其实发生的基本原理和三大泡沫都是一样的:标的物一定要稀缺,故事一定要大,一定要有赚钱效应,媒体等使劲鼓吹、人人奔向转告,所有人都知道能赚钱,最后人类的羊群效应会疯狂到让你目瞪口呆。破灭的时候也非常类似,有巨大的外力作用,比如政策力量等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英国南海泡沫

回答2:

“南海泡沫”发生于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在那一时期,长期的经济繁荣使得英国私人资本不断集聚,社会储蓄不断膨胀,投资机会却相应不足,大量暂时闲置的资金迫切寻找出路,而当时股票的发行量极少,拥有股票是一种特权。在这种情形下,一家名为“南海”的股份有限公司于1711年宣告成立。事件起因源于南海公司(SouthSea Company),南海公司在1711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仍然进行时创立,它表面上是一间专营英国与南美洲等地贸易的特许公司,但实际上是一所协助政府融资的私人机构,分担政府因战争而欠下的债务。南海公司在夸大业务前景及进行舞弊的情况下被外界看好,到1720年,南海公司更透过贿赂政府,向国会推出以南海股票换取国债的计划,促使南海公司股票大受追捧,股价由原本1720年年初约120英镑急升至同年7月的1,000镑以上,全民疯狂炒股。然而,市场上随即出现不少“泡沫公司”混水摸鱼,试图趁南海股价上升的同时分一杯羹。为规管这些不法公司的出现,国会在6月通过《泡沫法案》,炒股热潮随之减退,并连带触发南海公司股价急挫,至9月暴跌回190镑以下的水平,不少人血本无归,连著名物理学家牛顿爵士也蚀本离场。南海泡沫事件使大众对政府诚信破产,多名托利党官员因事件下台或问罪;相反,辉格党政治家罗伯特·沃波尔在事件中成功收拾混乱,协助向股民作出赔偿,使经济恢复正常,从而在1721年取得政府实权,并被后世形容为英国历史上的首位首相,此后,辉格党取代托利党,长年主导了英国的政局。至于南海公司并没有因为泡沫而倒闭,但事实上,公司在1750年以后已中止对南美洲进行的贸易业务,它最终维持至1853年才正式结业。 荷兰郁金香1635年,炒买郁金香的热潮蔓延为全民运动,人们购买郁金香已经不再是为了其内在的价值或作观赏之用,而是期望其价格能无限上涨并因此获利。1637年2月4日,郁金香市场突然崩溃,六个星期内,价格平均下跌了90%。郁金香事件,是人类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金融泡沫经济,此事间接导致了作为当时欧洲金融中心——荷兰的衰落。 密西西比狂:1716年,正当法国经济混乱、债台高筑、财政濒临崩溃之际,从苏格兰来了一个“财神”和“金融奇才”--约翰.劳先生。法国皇室十分欣赏他以纸币辅助金属货币的计划,同意给他一些资本建立“劳氏公司”银行。这家银行发行的纸币用以支付国债,并根据特权可以随意购买和兑换,发行后价值也保持不变。这便使“劳氏纸币”被认为比经常因政府干预而贬值的金银更能保值。由于纸币要有硬通货,1717年劳先生又获取在北美密西西比河流域和路易斯安那州的垄断开发特权。他声称那里“遍地黄金”,以此出售密西西比公司不断增发的股票。
  但是,出售股票所获得的资金并没有用来开采“遍地的黄金”,而是被皇室用来还债。
  公众被密西西比公司丰厚的利润前景所诱惑,申购新股的人要昼夜排队,甚至等上几星期。公司股票的价格扶摇直上,有时几个小时就能涨20%。收购国债的钞票流入股市,股价暴涨又刺激了新股的发行。雪团越滚越大,整个法兰西沉浸在致富的狂热中,经济似乎也真的繁荣起来。
  1720年初,孔蒂亲王没能以满意的价格买到新股,一怒之下把装满三辆马车的纸币拉到劳氏银行兑换硬币。更多的人开始觉得黄金可能比纸币更好,加入到兑换的行列。由于银行缺乏足够的硬币,劳氏纸币在挤兑风潮中被宣布不可兑换,密西西比公司的股票在恐慌抛售中一落千丈。无数人因此倾家荡产,一贫如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