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的视觉特性是指光的反射与吸收、颜色、花纹等对人的生理与心理舒适性的影响。
1.1 颜色 设计在线.中国
木材颜色主要由其内含物成分所决定,以橙色为中心,且有一定的分布范围。木材的色调主要分布在2.5 Y~9.0 R(浅橙黄~灰褐色),以5 YR~10YR(橙黄色)居多;明度主要集中在5~8之间;纯度主要位于3~6之间[1]。用木材的暖色基调营造室内环境,能融洽气氛,使人精神愉快,给人以温暖感。
家具的色彩设计一直未与孟塞尔色立体联系起来,而木质环境学在研究各种木材的颜色方面做了许多工作,这将使家具的色彩设计趋向理性,而不仅是感性的。
木材颜色的明度、色调、纯度及其纹理、树节等视觉物理量与自然、美丽、豪华、温暖、明亮、轻重等心理量之间均具有相关性。明度高的木材一般呈黄色,给人以明快、整洁、美丽的印象,而紫檀、花梨木之类的木材及染色加工的同种色调的木材,会有豪华、深沉感觉。纯度低的木材有素雅、厚重、沉静的感觉;纯度高则有华丽、刺激的感觉。此外,木材的视觉轻重感与其明度紧密相关,而局部区域的明度对比值是影响视觉粗滑感的重要因子。
木材中的木素可以吸收紫外线,减轻它对人体皮肤和眼睛的危害。木材又能反射红外线,这与木材给人带来的温暖感有直接联系。木材对光线还具有漫反射的功能,从而减轻直射光线的剌激,使光线变得柔和。
因此,木制桌面、壁面不但给人温馨的感觉,而且对于工作人员的视觉神经剌激最小,能为人类提供良好的视觉环境。
1.2 光泽
光泽是指光在物体表面正反射的程度;正反射光占入射光的百分率被称为光泽度。木材光泽的强弱与树种、木材构造特征、抽提物和沉积物、光线射到板面上的角度、木材的切面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具有侵填体的木材如檫木等常具有较强的光泽,木材径切面对光线的反射较弦切面为强。光泽比较强的树种如山枣、栎木、槭木、椴木、桦木、香椿等,其劈开面或刨光面的光泽强,材色显得更加艳丽。
木材除正反射之外,尚具有较强且各向异性的内层反射,产生丝质般雅致的光泽,这是仿制品很难模拟的。研究表明,木材的光泽与木材的反射特性有直接联系,当入射光与木纤维方向平行时反射量大,而当相互垂直时反射量较小,因此从不同方向所呈现的材色也不一样。
家具表面粘贴不同纹理方向的薄木后呈现不同的颜色,当用木纹纸贴面时表面就不存在这种方向性,这就是家具档次不同的原因之一。
1.3 花纹
木材的生长轮无论如何切削,在径切面和横切面上都是彼此不交叉的近于平行或成同心圆的图案,这样的图案与以任意角度交叉的图案相比,给人以整洁、稳重、流畅、轻松、雅致的印象。木射线和轴向带状薄壁组织也可以形成美丽的花纹如栎木、鸡翅木。此外,由于受立地条件、生态环境因子和培育措施等的影响,木材图案在木材的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变化,给人以多变、起伏、运动、生命的感觉。常用花纹有鸟眼花纹(如槭木)、虎班花纹(如栎木、山毛榉)、瘿木花纹(如花梨木、核桃木、楠木、杉木、杨、柳)、条状花纹(如桃花心木、沙比利、香椿、柳安)、影木(如樱桃木)、斑纹木(如乌木、胡桃木、小鞋木豆)、根基花纹等。
木材的早晚材管孔、生长轮之间的细胞以不太规则的蜂窝状构造分布而呈现一种波动现象,而人的心脏跳动与脑电波的涨落亦呈类似分布形式[2],这使得人们在看到木纹图案时就会得到一种亲切、祥和、安静的舒适感。这不仅仅是从木材纹理以及模拟木纹得到的结论,大多数的音乐频率的涨落也有类似规律。
上述现象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图案与音乐的相通,这是一种能给科技木的图案设计师以启示的共感现象,在其技术性的图案设计中也充满了仿生与模拟的创作。每个感官都有其最适宜的刺激,而所谓共感,这里是指由一种感官的适宜刺激而引起的另一感官的联想或反应,有时也指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共鸣。借助于染色技术,白色的木材如白梧桐发挥了性能。科技木色泽丰富、纹理多样而富有立体感和活力,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